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容錯過 寶寶腸胃的保健大全

“肚子痛痛的……”由於孩子的語言表達不佳, 再加上哭鬧, 使得爸媽無法分辨孩子的實際狀況, 可能因此延誤就醫時機, 導致更嚴重的疾病後果。 孩子肚子疼, 一般是腸胃問題。 其實, 父母只要有正確的觀念, 照顧孩子做好平時的腸胃保健, 就能預防腸胃病痛上身, 替孩子打造一個健康的未來。

幼兒的腸胃道發展

孩子的腸胃道屬於漸進式發展, 必須等到出生後才會逐漸發育完整, 因為新生兒的腸胃系統尚未成熟, 如果爸媽給予孩子不適當的食物, 就會造成寶寶的腸胃不適, 導致吸收和消化不良, 容易有腹瀉的情況產生,

Advertisiment
對此爸媽在照顧幼兒的腸胃上, 大致可以區分為4個月前以及4個月到3歲的兩階段腸胃道照護。

0~4個月嬰兒

在新生兒的腸胃構造上, 其實和一般成人的腸胃構造並無太大差異, 主要不同之處在於腸胃中的消化酵素, 是在出生4個月後才會開始逐漸發展, 因此對出生4個月大前的寶寶而言, 喝母乳是最好吸收和消化的營養來源, 當出現母乳不足的情況下, 才建議使用配方奶。

新生兒常見的腸胃問題為胃食道逆流, 例如孩子哭鬧時腹部壓力增加, 會導致產生胃食道逆流的情形, 由於嬰幼兒的食道位置大部分在胸腔內, 不像成人的食道有部分是在腹部, 因此當腹部的壓力增加時, 幼兒的食道沒有受到壓力擠壓,

Advertisiment
相對來說就容易噴發出食物。

4個月~3歲嬰幼兒

出生4個月後的嬰兒, 腸胃系統開始逐漸成熟, 並增加消化酵素的分泌, 可以分解大分子食物, 例如脂肪、蛋白質、醣類等, 幫助腸胃吸收營養, 約莫到2、3歲時, 腸胃功能大致就發育完全。

此階段的幼兒腸胃照護, 主要是餵食的問題, 有些家長讓孩子太晚嘗試副食品, 會導致孩子在吃半固體的食物時, 譬如十倍粥、果泥等, 出現適應不良的腹瀉情況。

4個月大的寶寶可開始嘗試副食品, 等到1歲左右的幼兒就能食用和大人相同的食物, 但要注意剪短或切小塊一點, 避免不慎噎到。

隨著寶寶的發育, 在料理時可以從液體、食物泥、半固體、進展到固體, 讓寶寶逐漸適應。 在咀嚼方面,

Advertisiment
就算還沒長牙齒, 寶寶還是會用牙齦來練習咀嚼, 千萬不要以為還沒長牙就沒有咀嚼的能力。

常見的腸胃道疾病

剛出生的嬰兒因為腸胃道運作尚未成熟, 經常會出現一些狀況, 讓父母擔憂不已, 常見到的腸胃問題有胃食道逆流、牛奶蛋白過敏等, 葉勝雄醫師表示, 可以用水解蛋白奶粉來改善牛奶蛋白過敏的現象。

等到孩子開始吃副食品後, 攝取食物的來源相對較為複雜, 親喂母乳幾乎不會有細菌感染情況發生, 使用配方奶粉則是確保水源乾淨和保存良好就可避免細菌滋生, 因此副食品是較可能有病菌感染的問題, 一旦孩子吃到不新鮮的食物或對該食物過敏, 可能會有紅疹、嘔吐、腹瀉的現象, 因此在孩子的飲食及環境衛生上,

Advertisiment
需要父母多加留意與照顧。

幼兒的8個腸胃問題

1.腹脹:

因為幼兒的腹部肌肉尚未有足夠的力氣, 無法撐住腹部的壓力, 自然而然容易往外突。 主要確認脹氣會不會影響孩子的食欲、造成疼痛等, 若是沒有上述情況發生, 其實並不用特別處理, 只須等孩子自然排氣、便就可以緩解。

2.腹瀉:

當嬰幼兒出現腹瀉的狀況, 父母必須注意有無脫水的情況, 有些病毒性的腸胃炎, 抵抗力佳的孩子能自行復原, 但是當出現脫水的現象, 就應該儘快帶孩子就醫, 家長可以讓孩子補充口服電解質液或是打點滴。

3.大便異常:

一般來說, 嬰幼兒最正常的解便次數是一天一次, 但是可以視寶寶的狀況而有所不同, 基本上喝母乳的寶寶,

Advertisiment
一天解便次數7次以內, 或是7天大便一次都算是正常的範圍內, 父母無須過於擔心。 葉勝雄醫師表示, 解便的次數和時間只是做為參考, 還是要看孩子的大便有無異狀, 例如, 大便的形狀、顏色等等的觀察。

4.嬰兒腸絞痛:

出生3個月內的嬰兒常會有嬰兒腸絞痛, 經常在半夜哭鬧不休, 葉勝雄醫師指出, 造成腹脹哭鬧的原因有很多, 因此在診斷上必須先排除其他可能的因素, 例如, 乳糖不耐症、牛奶蛋白過敏等等, 過濾掉可能的病理因素後, 才會歸咎於腸絞痛。

5.腸套疊:

是指腸子的前段套入後段的腸腔內, 容易造成被套住的腸子血液不流通, 時間拖延過久導致腸子組織壞死, 並有血便的情況產生。

6.新生兒黃疸:

可以分為先天性和病理性黃疸, 嬰兒如果有先天性黃疸,尚未到照光的程度,皆屬輕微的病症,爸媽無須過於擔心。

另外,病理性黃疸引發原因,可能是寶寶的泌尿道感染,或是與母體的血型不合而產生溶血現象等引起,寶寶如果食欲不振造成排便量過少,也會導致體內的膽紅素排除不完全,再吸收回體內,血液中的膽紅素過高就會引發黃疸。

7.溢、吐奶:

幼兒有溢奶、吐奶的情況,有可能是胃食道逆流,或是幽門狹窄所導致,最簡單的方式看孩子的體重有沒有增加,如果體重都有增重,就幾乎可判斷是胃食道逆流,或是餵食分量過多而造成溢、吐奶。

8.腹股溝疝氣:

腹股溝疝氣不一定會造成孩子生理上的疼痛,因而不容易被發覺,但若是腸子卡住造成血液迴圈不好時,就會開始出現疼痛,其特徵是在腹股溝之處出現鼓脹狀。

由於腹股溝脹氣並不會自行痊癒,當父母發現孩子有腹股溝疝氣時,應該儘早接受手術治療才能根治,避免引發後續更嚴重的病症,此外,通常是早產兒比較容易患有腹股溝疝氣。

呵護寶貝腸胃健康

面對不善於表達感覺的寶寶,爸媽要如何觀察出孩子的腸胃道不適?可以從三個面向察覺幼兒的腸胃是否出現問題,第一個是吃飯有沒有胃口,其次是體重是否有增加,最後則是有無嘔吐或腹瀉的狀況發生。

急性腸胃炎時,如果有腹瀉,應該減少油膩或是甜食的攝取,如果有嘔吐,則要避免乳製品、豆類等容易引起脹氣的食物。

腸胃保健觀念

小朋友的健康,向來是父母最關心的重點,孩子要吃得好、長得高,需要仰賴健康的腸胃系統,從日常生活中,家長就應具備良好的觀念,才不會因為一時的疏忽而釀成大禍。

嬰兒如果有先天性黃疸,尚未到照光的程度,皆屬輕微的病症,爸媽無須過於擔心。

另外,病理性黃疸引發原因,可能是寶寶的泌尿道感染,或是與母體的血型不合而產生溶血現象等引起,寶寶如果食欲不振造成排便量過少,也會導致體內的膽紅素排除不完全,再吸收回體內,血液中的膽紅素過高就會引發黃疸。

7.溢、吐奶:

幼兒有溢奶、吐奶的情況,有可能是胃食道逆流,或是幽門狹窄所導致,最簡單的方式看孩子的體重有沒有增加,如果體重都有增重,就幾乎可判斷是胃食道逆流,或是餵食分量過多而造成溢、吐奶。

8.腹股溝疝氣:

腹股溝疝氣不一定會造成孩子生理上的疼痛,因而不容易被發覺,但若是腸子卡住造成血液迴圈不好時,就會開始出現疼痛,其特徵是在腹股溝之處出現鼓脹狀。

由於腹股溝脹氣並不會自行痊癒,當父母發現孩子有腹股溝疝氣時,應該儘早接受手術治療才能根治,避免引發後續更嚴重的病症,此外,通常是早產兒比較容易患有腹股溝疝氣。

呵護寶貝腸胃健康

面對不善於表達感覺的寶寶,爸媽要如何觀察出孩子的腸胃道不適?可以從三個面向察覺幼兒的腸胃是否出現問題,第一個是吃飯有沒有胃口,其次是體重是否有增加,最後則是有無嘔吐或腹瀉的狀況發生。

急性腸胃炎時,如果有腹瀉,應該減少油膩或是甜食的攝取,如果有嘔吐,則要避免乳製品、豆類等容易引起脹氣的食物。

腸胃保健觀念

小朋友的健康,向來是父母最關心的重點,孩子要吃得好、長得高,需要仰賴健康的腸胃系統,從日常生活中,家長就應具備良好的觀念,才不會因為一時的疏忽而釀成大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