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不同體質寶寶的食療方法

    由于孩子的臟腑嬌嫩, 五臟六腑的形和氣都不足, 機體各個器官的發育都不完善, 所以孩子容易生病。 但孩子的活力充沛, 新陳代謝旺盛,所以生病后也容易康復。 然而一旦寶寶生病了, 就會面臨吃藥難的大問題。

不同體質寶寶的食療方法

    如果有的疾病不用吃藥而吃食物就能好, 那可是媽媽和寶寶的福音啊。 事實上, 真有這樣的好事。 但是媽媽需要了解寶寶的體質。 了解了寶寶是何種體質, 就可以找一些食物來調理身體了。 因為中醫素有“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理論, 而食物也有溫、寒、涼、熱之分。

Advertisiment

1)氣虛體質

孩子身體疲乏無力, 語聲或哭聲低微, 活動后易氣急喘促、易出汗、易患感冒等;如果是“肺氣虛”, 還可表現為經常感冒咳嗽;“心氣虛”還可表現為心慌, 喜歡嘆氣;“脾胃氣虛”還可表現為大便溏薄、消化不良、食欲減退、食后腹脹等。

2)血虛體質

孩子面色萎黃, 指甲發白, 口唇顏色泛白, 常常睡眠不安, 生長發育與同齡兒童相比遲緩等。

3)陽虛體質

孩子手腳冰涼, 怕冷喜暖, 面色蒼白, 小便多而清長, 大便稀薄或色綠, 舌色很淡等。

4)陰虛體質

孩子老說口渴、嗓子干得難受, 喜歡喝冷飲;孩子手心、腳心溫熱, 睡覺時老是出汗;舌尖發紅, 舌苔淡白, 大便秘結;由于陰虛導致孩子形體消瘦, 發育遲緩。

5)火旺體質

火旺體質有兩種表現:一是“陰虛火旺”,

Advertisiment
其特征同陰虛體質;二是“陽盛火旺”, 主要表現出“熱”的特征:“胃火旺”, 口臭、口渴、大便秘結多食易餓等;“肝火旺”, 脾氣急躁、易哭鬧、大便不暢等;“心火旺”, 口舌容易生瘡、睡眠不佳、小便色深, 舌尖紅等。

6)濕重體質

主要表現為面色發黃, 孩子進食不佳, 大便干燥, 舌苔白厚膩等。

不一樣的體質 不一樣的食療

知道了寶寶屬于哪種體質, 媽媽就可以采取相應對策幫寶寶恢復正常了。 下面的食療方法, 簡單易行, 趕快試試吧。
 
1)黃芪(qí) 燉雞湯

雞一只, 洗凈切塊, 黃芪10克, 鍋內加水適量, 燉熟后調味。 每周吃1次, 連吃5-10次。

適用寶寶:氣虛、血虛、陽虛體質均能服食, 但感冒、火旺和濕重體質者不能服用。

2)太子參山楂粥

太子參10-15克, 山楂50克, 粳米適量。

Advertisiment
山楂洗凈, 剖開去核, 與太子參、粳米一起加水煮粥, 趁熱適量食用。

3)四仁赤扁豆粥

米仁20克、赤豆20克、白扁豆15克(先煮半小時)、冬瓜子仁(去殼)10克、白豆蔻1克(最后加入煮), 加粳米適量一起煮粥, 適量食用。 每日一次, 進食一周。

適用寶寶:對濕重體質的孩子有較好的調節作用, 對治療小兒厭食和咳嗽痰多有良好效果。

適用寶寶:經常容易感冒、胃口不好、消化不良的孩子可以經常服食, 但在感冒發熱時不能吃。

食療的幾點提醒:

1、感冒發熱不能用補益類食療。

2、食療時最好不要吃生冷和油膩類食物。

3、藥膳不應數種同食。

4、食療時要注意葷素搭配和各餐之間的營養平衡。

5、如果在食療后, 寶寶有飯量減少或消化不良現象時, 應暫停幾天或選擇其他藥膳。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