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起來看看:隔代教養到底哪裡不妙?

那天媽媽群裡有兩個媽媽在為孩子愛打人犯愁, 一個媽媽說孩子兩歲半快該上幼稚園了, 跟小朋友在一起, 別人玩了他想玩的玩具他抬手打, 別人沒招他惹他, 也是嘴裡喊著“打”手就揮上去了。 這讓媽媽很犯愁。 孩子從小是姥姥帶的, 姥姥對孩子感情好得沒話說, 但也把孩子慣得囂張跋扈。 爸爸媽媽每次吵孩子, 姥姥都會護著。

另一個媽媽說他們家孩子也是姥姥帶, 這個媽媽原本覺得孩子姥姥還比較注重育兒方法, 譬如姥姥沒事會看一些育兒書籍什麼的。 可是他家的孩子也會打人, 但不是誰都敢打,

Advertisiment
而是只敢打姥姥。

群裡的媽媽都說問題出在孩子不該由姥姥帶, 父母親自帶的孩子一般沒有這種毛病。 這裡牽扯出一個問題, 就是隔代教育!隔代教育這兩年被叫得很熱, 針對隔代教育, 也有不同的見解。 到底隔代帶孩子好, 還是父母親帶孩子好?我們可以用媽媽們提供的案例說明一下:

隔代教養情境一:

要吃飯了, 寶寶剛拿起勺子, 姥姥趕緊奪過來:別弄灑了, 姥姥喂你!孩子要喝水, 他想自己到飲水機那裡接水。 姥姥趕緊叫著:哎喲寶貝, 小心燙著你的手, 來讓姥姥幫你倒。 倒好了會接著說:水太熱了, 姥姥幫你吹吹, 冷一下再喝!好了, 現在可以喝了, 來, 姥姥端著你喝!

矯正情境:吃飯的時候, 媽媽會讓孩子自己來吃,

Advertisiment
即使灑到桌子上流到衣服上也沒關係!喝水的時候, 孩子:媽媽, 我渴了, 要喝水。 媽媽:你的小杯子在櫃子裡, 喝水自己去倒吧。 分清熱水和涼水, 不要被熱水燙了!等熱水涼一些再喝。 唔, 真棒!現在媽媽也渴了, 寶寶能幫媽媽倒水喝嗎?寶寶:可以哦!媽媽:哇, 寶貝你真棒!

隔代教養情境二:

寶寶在看動畫片, 老人歪在沙發上假寐。 寶寶:姥姥, 你看大雄飛起來了啊!為什麼他坐在那個上面就可以飛呢?姥姥:哦, 他會開飛機吧!寶寶:不是啦, 不是飛機啦!姥姥:快看吧, 看完跟姥姥睡一會兒去!

矯正情境:寶寶:爸爸, 那個一閃一閃的東西是什麼? 爸爸:是火箭在夜空中飛行吧, 啊, 不!這個是太空船呢!寶寶想知道什麼是太空船嗎?爸爸給你講啊……

很明顯,

Advertisiment
老人容易事事包辦, 孩子很難發展自我能力, 另外對孩子智力刺激不足, 孩子容易缺乏活力。 而父母更注重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並且可以滿足孩子的求知欲以及激發孩子的活力和好奇心。 同時父母可以給予孩子更好的語言以及智力上的刺激。 也會有耐心引導他們去探索外部世界, 培養他們廣闊的視野和良好的語言能力。

而現實中, 父母卻很難做到親自帶養孩子。 因此在無法實現父母帶的情形下, 爸爸媽媽要盡可能多地參與到對孩子的教養中, 譬如下班後, 譬如週末, 盡可能多地與孩子互動, 稱讚和鼓勵孩子, 幫助孩子糾正不當的行為, 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然, 老人帶孩子也不是一無是處,

Advertisiment
比如可以增加親子間的親密度, 如果父母有良好的示範的話, 孩子會較孝順。 早教專家馮德全有本書叫《誰說爺爺奶奶不會帶孩子》, 書裡提到老人帶不好孩子的關鍵字如:包辦、代溝、縱容、過度憂慮、生活閉塞、文化缺失等。 但他認為如果爺爺奶奶肯放手, 懂得尊重孩子渴望獨立的願望, 爺爺奶奶也可以帶好孩子。 馮德全為此提醒老人:有些話, 千萬不能說――你爸爸小時候還不如你呢!/別怕, 我去跟你爸說!/你媽不要你了!/你真笨!/看看鄰居奶奶的孫子!/你和你爸一個德行!/沒事, 奶奶去幫你認個錯。 /你可別像你爸似的, 將來沒出息!/當班幹部太影響學習了!/小孩子問這麼多幹嗎?

怎麼樣, 這些話是不是比較耳熟?但願老人們可以以此為借鑒,

Advertisiment
在以後的育兒中多多克制。 也希望爸爸媽媽們為孩子規避不良的語言環境, 創造優良的探索環境, 讓孩子充分地健全地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