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患兒的治療】如何預防寶寶腹瀉

養生之道網導讀:

腹瀉患兒的治療怎麼進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成年人都經常會發生腹瀉的症狀, 而對於小孩子來說, 更是容易發生腹瀉的。 那麼, 腹瀉患兒的治療要怎麼做呢?小編現在就來告訴大家。

Advertisiment

小兒腹瀉在夏、秋、冬季節發病較多, 究其因有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引起的感染性腹瀉;還有飲食不當引起的食餌性腹瀉;另外, 腸道外感染如中耳炎、上感、肺炎時也常伴腹瀉。 養生之道網小編總結了一下有關腹瀉患兒不可濫用抗生素的知識, 願給朋友們帶來幫助。

治療腹瀉不能不考慮原因而千篇一律都用抗生素, 那樣非但不能迅速治癒疾病, 可能反而使腹瀉久治不愈。

細菌感染性腹瀉患兒可用抗生素。 臨床這些患兒有細菌性腸炎的表現有:發熱、腹瀉、糞便有粘液或膿血, 大便有腥臭味和便後仍有覺餘便末盡的感覺, 這種情況應服用抗生素。

Advertisiment
但最好用藥前做便常規化驗、便細菌培養, 以便根據藥物的敏感情況, 選用恰當的抗生素。 療程要適當, 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如果瀉稀水便, 有酸味, 又無嚴重脫水, 無裡急後重, 其病因70%左右是病毒和產毒性大腸桿菌引起的。 另外, 飲食不當, 患感冒、氣管炎、肺炎、腹部著涼等都可發生類似腹瀉。 這些情況可適當喂些易消化食物, 服些助消化藥, 不必服腸道抗生素。 一般隨著原發病的好轉腹瀉會逐漸好轉的。

近來, 兒科門診有許多腹瀉患兒, 曾先後服用磷黴素鈣、慶大黴素、痢特靈、腸炎靈、複方新諾明、氨苄青黴素等1種或數種抗生素、甚至有病兒服用小兒不該用的氟呱酸。

濫用抗生素的弊處顯而易見:

1.引起細菌耐藥, 造成疾病治療上的困難。

Advertisiment

2.引起腸道菌群失調。

正常人體內部都有一定的正常寄生菌, 這些細菌能抑制潛在致病菌和侵入體內的外來菌的繁殖, 避免發病。 但長期不恰當應用抗生素, 可使腸道正常寄生菌被抑制甚至被殺死, 結果導致體內潛在致病菌和侵入體內的細菌大量繁殖, 加重腹瀉。 此時患兒應立即停用抗生素, 服用整腸生、媽味愛、促菌生或米雅利等其中任一種藥物, 扶植正常腸道茵群。 當腸道菌群逐漸恢復正常, 腹瀉會逐漸好轉。

因此腹瀉患兒切不可濫用抗生素。

西醫一般是服用一些收斂作用、幫助大腸水分吸收的藥物, 或者是幫助胃腸消化的藥物, 而中醫往往是辨證施治。 從中醫來講, 小兒腹瀉分為實證和虛證。

Advertisiment
實症包括風寒、濕熱和傷食, 虛證主要有脾虛瀉和腎虛瀉。

專家提醒, 在秋季腹瀉高發期, 要注意保暖, 養成良好衛生習慣;要調整好小兒的生活飲食, 避免生冷刺激、高糖高脂且不易消化的食物, 注意營養均衡;要避免秋季給寶寶斷奶, 對於奶粉餵養的寶寶, 要注意衛生, 每次餵奶前用開水洗燙用具。

小兒非感染性腹瀉主要是由於餵養不當, 如進食過多、過少、過熱、過涼, 突然改變食物品種等引起, 也可由於食物過敏、氣候變化、腸道內雙糖酶缺乏引起。 感染性腹瀉可由病毒(以輪狀病毒為最多)、細菌、真菌、寄生蟲感染腸道後引起。

起病可緩可急, 輕症僅有胃腸道症狀, 食欲不振, 偶有嘔吐, 大便次數增多及性狀改變;重者大便次數要達一天十餘次,

Advertisiment
甚至幾十次, 大便可呈水樣、糊狀、粘液狀, 有的可解膿血便, 同時可出現較明顯的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和全身中毒症狀(如高熱、煩躁、精神萎糜等)。

在護理上建議合理餵養, 提倡母乳餵養, 及時添加輔食, 避免夏季斷奶, 奶具、食具定期消毒, 氣候變化時避免過熱或受涼, 尤其注意腹部保暖, 居室要通風。

小兒腹瀉時應及時送往醫院就診, 以明確病因, 對輕度腹瀉的患兒, 要調理好飲食, 給易消化的食物, 以減輕胃腸的負擔。 同時給予稀飯、米、菜湯、桔子汁等合適的飲料以預防脫水。

重症腹瀉兒要及時補液, 糾正電解質紊亂並給予適當的抗感染冶療。

腹瀉兒由於排便次數增多, 肛門周圍的皮膚及粘膜容易發紅或糜爛, 所以家長在護理時要特別注意肛門部位,每次便後應用細軟的草紙輕擦,並用水洗後擦乾塗上油脂類藥膏以防止紅臀。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腹瀉患兒的治療的相關回答,希望對於大家都有用處。

所以家長在護理時要特別注意肛門部位,每次便後應用細軟的草紙輕擦,並用水洗後擦乾塗上油脂類藥膏以防止紅臀。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腹瀉患兒的治療的相關回答,希望對於大家都有用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