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脫肛防治】嬰兒脫肛預防

養生之道網導讀:

做好嬰兒脫肛防治對寶寶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那麼如何做好嬰兒脫肛防治呢?下面是一些嬰兒脫肛防治的基本處理辦法。

Advertisiment

脫肛, 又叫肛門直腸脫垂, 是直腸或直腸黏膜外翻而脫出肛門外的一種病症。 嬰兒脫肛發病率較高。 脫肛有輕重之分。 早期脫肛能自行回納。 ……脫肛, 又叫肛門直腸脫垂, 是直腸或直腸黏膜外翻而脫出肛門外的一種病症。 嬰兒脫肛發病率較高。

脫肛有輕重之分。 早期脫肛能自行回納。 中期則反復脫出, 往往不能自行回納, 需要用手托送後才能納入肛內。 到了後期, 不僅排便時脫出, 就連咳嗽、啼哭、行走、站立, 也易脫出, 還常常有局部墜脹感或出少量鮮血及黏液滲出。 如果脫肛不及時回納, 有的會造成嵌頓、腫脹、疼痛、大便困難。 倘時間太久, 會發生糜爛、壞死現象, 造成不良後果。

中醫認為, 脫肛主要是由於氣虛下陷所致。

Advertisiment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分析, 小兒身體尚末發育完善, 骶骨彎沒有完全形成, 垂直的直腸沒有骶骨彎的有效支持, 因此當哭鬧、咳嗽、腹瀉等使腹內壓升高時, 直腸脫垂就極易發生。

危害

小兒脫肛初期, 在排便後腸管從肛門內脫出, 隨後會自動縮回。 反復發作後, 每次小兒脫肛

小兒脫肛

便後都需要用手托回, 常有少量黏液從肛門流出, 患兒肛門處有明顯的不適感, 十分怕解便, 常伴有身體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黃和消瘦。 以後每當腹內壓增加時, 如哭鬧、咳嗽、用力時就會脫肛。 患兒的肛門括約肌鬆弛, 只要讓孩子蹲下來就會看到脫肛。

如果脫肛久不能復位, 被嵌頓的直腸會充血、腫脹、出血, 甚至造成壞死等嚴重後果。

Advertisiment

由於不少小兒脫肛有自愈傾向, 所以在治療方面應採取保守療法。 當直腸脫出後, 家長應及時使其復位, 以免脫垂部位充血、水腫給復位帶來困難。 讓患兒趴在家長的膝上, 家長的手指塗上石蠟或麻油, 然後緩慢地將脫出的套腸納入肛門內, 然後清潔肛周皮膚, 用吊帶將紗布墊固定於肛門兩側。

內治法

嬰兒脫肛內治的基本原則是補氣升提、澀腸固脫。 常用方劑是補中益氣湯:黃芪6~10克、黨參6~10克、S-big3~5克、炙甘草3~6克、枳殼6~10克、訶子肉3~5克。 久瀉久痢可加金櫻子10克;兼食積腹脹可加穀、麥芽各12克, 神曲979;便秘加大黃3克、火麻仁6~9克、咳喘氣逆加桔梗6克、蘇子3克、厚樸3克。 上方每日煎服1劑, 分2次服。

外治法

(1)五倍子15~30克、明礬10~15克、黃芩10克, 加水煎取藥液500毫升,

Advertisiment
乘熱先熏, 待溫後洗浴局部。

(2)皮硝30克, 加入開水500~1000毫升, 乘熱熏洗患處。

(3)白礬15克、石榴皮90克, 煎水熏洗, 每日2次。

預防保健

如果脫肛繼發於便秘、腹瀉等疾病, 就要積極治療這些原發病。 原發病治好了, 脫肛多能痊癒。 治療期間不能蹲位排便, 要立位、側臥位或仰臥位排便。 如能堅持l~2個月, 多數脫肛可以痊癒。

如改變排便方法後脫肛未愈, 不能自行回納的, 宜及時採取手法復位。 方法是:讓患兒側臥, 儘量安撫不讓其哭鬧, 然後用食、中、拇三指撳推脫出的頂端, 即可回納。 回納後, 可用一棉球堵住肛門, 再用橡皮膏將兩臀部粘緊靠攏固定, 並臥床休息。 治療期間注意改善患兒的生活規律, 增強營養, 並培養定時大便的習慣。

1.加強肛門護理和清潔。

Advertisiment
每次大便後用溫水先清洗肛門, 並及時將脫出的直腸揉托還納。

2.大便時間不能太長, 更不要久坐痰盂。

3.加強營養和飲食衛生, 防止腹瀉或便秘。

4.鼓勵患兒作提肛鍛煉。

做好防護治, 讓寶寶健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