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如何使寶寶愛笑】寶寶情緒培養

養生之道網導讀:

要想寶寶樂觀就要知道如何使寶寶愛笑, 那麼如何使寶寶愛笑呢?如何使寶寶愛笑是極其簡單的。

寶寶情緒培養

Advertisiment

2~4個月, 學會笑:在寶寶面前走過時, 要輕輕撫摩或親吻寶寶的鼻子或臉蛋並笑著對他說“寶寶笑一個”, 也可用語言或帶響的玩具引逗寶寶, 或輕輕撓他(她)的肚皮。 引起他(她)揮手蹬腳, 甚至咿咿呀呀發聲, 或發出“咯咯”笑聲。

4~6個月, 撫摩媽媽臉:媽媽要經常俯身面對寶寶, 朝寶寶微笑。 對寶寶說話。 做各種面部表情。 與此同時, 拉著寶寶的手摸你的耳朵, 摸你的臉。 邊摸邊告訴他“這是媽媽的臉”, 然後發出“咩咩”好玩的聲音。

6~8個月, 揮手:經常將寶寶得手舉起, 並不斷揮動, 讓寶寶學習“再見”動作。 大人離家時要對寶寶揮手, 並說“再見”, 反復練習。

8~10個月, 隨聲舞動:經常給寶寶聽節奏明快的寶寶音樂或給他念押韻的兒歌。 讓他隨聲點頭。 拍手,

Advertisiment
也可用手扶著寶寶的兩隻胳膊, 左右搖擺。

10~12個月, 主動配合:訓練寶寶能配合大人的曰常生活, 如吃東兩前會伸手讓人洗手, 吃完後會配合擦手洗臉, 收拾乾淨等。

細節提醒

情緒與社交能力訓練可以讓寶寶感受到溫暖、關愛, 培養寶寶愉快的情緒, 而愉快的寶寶是大家都喜歡的, 這有利於促進寶寶社交能力發展。

寶寶笑容分析

1笑的意義

笑是嬰兒出生之時就具有的一種能力, 也是嬰兒的第一個社會性行為, 笑本身不是情緒, 而是積極、愉快等正性情緒的表現。 也是與成人交往、溝通的基本手段。

嬰兒的笑會給父母帶來無比的歡樂, 通過笑, 增進了與父母的情感, 使父母感到驕傲自豪。 嬰兒笑的行為, 母嬰交往中微笑的結果,

Advertisiment
都能促進嬰兒身心健康的發展。 笑可以促進交往, 有助於活潑開朗、友善性格的發展。 如果母親缺少笑意, 在與嬰兒接觸中經常生氣、發怒、“橫眉豎目”, 久而久之, 孩子不會笑, 也不可能笑。 在這樣的種環境中生活, 孩子會變得冷漠、孤僻、執拗、煩躁、不合群等不良個性。

2嬰兒笑發展的階段

笑的發展大體經過三個階段:

①自發性微笑;出生後5周的嬰兒就能微笑。 這種微笑, 沒有針對性, 不是對刺激的反應。 嬰兒在睡著時微笑發生最為普遍, 女嬰微笑的次數多於男嬰。 這種微笑通常是低強度的, 表現為卷口角, 即嘴邊周圍的肌肉活動, 用嘴來作怪相, 眼睛周圍的肌肉並沒有收縮, 臉的其餘部分仍保持鬆弛狀態。

②社會性微笑;出生5周後,

Advertisiment
嬰兒受到視覺刺激, 包括看到成人的面孔, 就會發生微笑反應。 父母看著嬰兒, 嬰兒也會微笑。 再以後, 面孔的移動, 也能引起嬰兒的微笑。 3~4個月的嬰兒, 對陌生面孔、假面具都會微笑, 人的聲音也會引發嬰兒的笑。 這種情況維持到第五個月左右。 這就是社會性微笑。

③選擇性微笑(也稱分化性微笑);嬰兒出生6個月後, 認識刺激內容的能力增加, 能分辨熟悉與陌生的面孔, 對熟悉的面孔發出頻繁的、無拘無束的微笑。 對陌生人則帶有一種警惕的注意。 這時的微笑才是真正的、有選擇性的社會性微笑。 這種笑增加了嬰兒與父母、照顧者之間的依戀關係。

3使嬰兒笑口常開

培養嬰兒樂觀開朗笑口常開的性格, 家長需要採取以下辦法:

Advertisiment

①使嬰幼兒有個好身體。 身體虛弱、營養不良, 會影響孩子的情緒, 難以有好的心情。

②營造家庭愉快的氛圍。 家庭成員之間要經常保持歡樂氣氛, 對孩子也要和顏悅色。

③父母要經常保持愉快的心情, 學會幽默, 讓嬰兒從小體驗幽默。

④對於嬰兒的笑, 父母應及時給予回應, 回應越及時、越多, 嬰兒會笑得越好、越願意用笑的方式與成人溝通。

⑤父母要成為孩子的夥伴, 關心孩子的遊戲、關心孩子的成果, 對孩子的任何進步與好的表現都及時進行表揚鼓勵。

⑥對大一些的孩子要鼓勵多交朋友, 多參加集體活動。

悉心呵護健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