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雞雞”雖小事關重大,瞭解幼兒生殖疾病的那些事

家中有個小男子漢, 父母應該怎樣注意寶寶的生長發育呢?也許有的父母不知道, 寶寶雖然第二性征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 但是還是有可能會有包莖、包皮長這類比較的常見的“生理症狀”遇到這樣的事情, 父母應該怎麼辦?我們大家一起來瞭解下吧。

什麼是包莖, 什麼是包皮長, 要不要管, 什麼時候要管?什麼時候要醫生管?

嬰兒包莖

嬰兒期的男寶寶的包皮一般都是完全包住龜☆禁☆頭的, 這種包莖是生理性的。 此時小兒包皮與龜☆禁☆頭之間有纖維粘連, 包皮可以保護龜☆禁☆頭、尿道口免受刺激和損傷, 這是一種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

Advertisiment
但有些寶寶排尿時包皮膨起呈氣球狀, 甚至造成排尿困難, 就需要進行包皮口擴張了。 隨著寶寶的年齡增長以及陰☆禁☆莖的發育, 包皮內纖維逐漸吸收及分離, 包皮口逐漸鬆弛, 包皮逐漸能上翻顯露龜☆禁☆頭。

處理原則:

慢性手法治療

6個月後的寶寶可以于每日清洗外☆禁☆陰後, 由家長用手指上翻(俗稱摞)包皮, 並逐漸擴大上翻的幅度, 堅持每日進行, 使包皮口擴大變松, 基本上達到包皮上翻顯露出龜☆禁☆頭即可。 這就是包莖慢性手法治療。

但要特別注意:1.每次上翻的幅度不宜過大, 以免疼痛和出血;2.每次包皮上翻清潔後, 均應及時翻下復位, 以免出現包皮嵌頓;3.剛剛露出的龜☆禁☆頭特別敏感, 應避免粗暴手法清洗,

Advertisiment
可改為泡洗或輕輕沾洗。

如果在治療的過程中, 寶寶的包皮口出現破損、出血, 家長也不必緊張, 可以用3%硼酸溶液或康復新液外洗, 然後在破損的地方塗抹少許金黴素眼膏就可以了。

包皮分離術

對於一些經手法治療後包皮口無狹窄但粘連不能松解的寶寶, 可行包皮分離術。 包皮分離術可在門診進行, 由醫生手法剝離包皮與龜☆禁☆頭的粘連, 之後由家長每日進行上翻清洗及塗抹外用藥物。 但由於兒童龜☆禁☆頭神經末梢很豐富、感覺非常敏感, 分離包皮過程中可產生暫態劇痛, 小兒非常恐懼, 哭鬧掙扎, 難以接受, 帶給孩子痛苦的記憶, 日後拒絕清洗, 並給寶寶帶來一定的心理障礙。 為此, 在進行包皮分離時可採取適當的麻醉止疼措施,

Advertisiment
麻醉方式可以是局部麻醉, 也可以是吸入麻醉, 以減少治療對孩子的刺激。 有些寶寶的包皮內有黃豆大小的塊狀突起, 或翻開包皮時有白色皮脂樣物溢出, 這是一些包皮內的分泌物及脫落的表皮, 家長不用過於擔心, 可以選擇進行包皮擴張分離術將其取出。

包皮環切術

對於包皮口特別狹窄至學齡期包皮仍不能上翻的孩子, 以及反復包皮炎症導致包皮口瘢痕狹窄的孩子, 應考慮行包皮環切術。 另外, 對於家長有特殊要求的新生兒, 也可以在新生兒期為患兒進行手術治療。

幼兒包皮長

寶寶怎麼才能叫做包皮長呢?若龜☆禁☆頭能完全顯露, 但在陰☆禁☆莖勃起時包皮仍覆蓋龜☆禁☆頭, 則為“包皮過長”。

包皮過長的孩子可能因為包皮的阻擋于排尿時尿線偏斜,

Advertisiment
易尿濕褲子;或者因包皮記憶體留的尿液于活動時流出, 浸濕褲子, 甚至導致會陰、包皮的濕疹, 如出現這些情況也應考慮行包皮環切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