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棍棒教育”打不出孝子才子

“棍棒教育”打不出孝子才子

半年前, 我寫了博文《一首唐詩“殺死”了一個孩子》, 上周博文中出現了一條最新評價, 留言是這麼寫的:

“《一首唐詩‘殺死’一個孩子》的媽媽被判了, 三年多。 這是今早我在電臺新聞上聽到的消息。 雖然判刑不是很重, 但是這位媽媽從此要承受最少‘三痛’:喪女之痛、失去和諧家庭之痛、牢獄之痛! ”

謝謝這位網友給我們來報信。 由此又讓我重新想了一遍“棍棒教育” 存在的種種問題。 “棍棒之下出孝子” 這句傳統中的至理名言現在讀起來總覺得是父母的不是。 因為是父母想造就某種模樣的孩子,

Advertisiment
然後為了刻出這個心中的模樣父母不惜向棍棒借力。 其實, 這樣的父母在養育過程中心裡也很苦, 總感覺力不從心, 無法把孩子變成鄰居家的那個“天使”和學校裡的“好學生”。 等孩子到了青少年時代, 兩代人的關係則越來越不能通過學校和家庭來暫且維持一下了。 那時, 孩子開始把父母視為空氣一樣的無形, 慢慢地讓父母在他們年輕的心裡死去!

曾經讀到一個報導, 記者採訪了屢受家長“棍棒”向相的孩子。 “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孩子答:“希望自己快點長高長壯, 可以對一直責打自己的父親還以顏色。 ” 所以孩子在考試時故意考砸, 在家裡故意搗亂, 看著父母焦急生氣就會產生快感。 這是多麼悲慘的一件事啊!這遠比讓我們的孩子沒有“出息”要來的可怕得多!細細想想,

Advertisiment
這就是以上那位網友提到的“三痛”, 而最後一痛的“牢獄之痛”, 不一定要在牢獄之中才會感受那份痛。 生養之後卻得不到孩子摯愛的父母, 其人生也會像是一座永遠的牢獄, 雖沒有高牆阻隔, 卻時刻被兒女的人心淡漠所煎熬。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達戈市(San Diego)舉行過一次國際家庭教育會議, 美國新罕布夏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會上公佈了一下調查結果。

研究人員利用4年時間在全美範圍內對2歲至9歲的孩子進行了抽樣調查。 在調查中, 他們將被調查的孩子分成兩個年齡組:甲組的年齡在2歲至4歲之間, 人數為806人。 乙組的年齡在5歲至9歲之間, 人數為704人。 研究人員先後分兩次對這些孩子的智商進行測試,

Advertisiment
一次是在調查開始時, 另一次是在4年之後。

結果發現, 常挨打的孩子在智商測試中的成績要低於不挨打的孩子, 在2歲至4歲年齡組中, 常挨打者的平均成績比後者低5分。 在5歲至9歲年齡組中, 常挨打者的平均成績比不挨打的孩子低2.8分。

負責這項調查的專家默里-施特勞斯說, 許多人或許認為, “棍棒教育”會對孩子產生激勵作用, 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他解釋說, 父母打孩子會給孩子造成身心創傷, 會使孩子在遇到困難時產生心理壓力, 從而造成孩子表現欠佳, 認知能力難以得到發揮。

在我看來, 幫助孩子具有自由的精神、獨立的思想和滿滿的自信心就等於幫助他們立起了人生的脊樑骨。

Advertisiment
成長是需要頑強的意志去學習和實踐的, 父母可以是引路人, 而更多時候應該是陪伴者。 如果父母更有意識地與孩子一起學習和成長, 那麼父母一定會發現比棍棒更有效的溝通方式是什麼了。

試想, 如果武力解決不了世界上的紛戰, 那麼為什麼武力可以讓我們的孩子屈服于我們的意願呢?興許, 武力的確可以讓年幼的孩子暫且低頭而做出改變, 變成一個沒有自我精神的人, 一個少被尊重、以後也不懂尊重他人的強勢“弱者”。

Jane的養育貼士:

*做孩子的朋友, 陪伴他們成長, 與他們一起快樂人生。

*放棄 “棍棒教育”, 棍棒只會打出逆子, 打出強勢“弱者”。 學習學習再學習, 讓自己成為與時具進的長者。

*與孩子多交流勤對話,

Advertisiment
找到他們的話題他們的興趣, 放下媽媽的“架子”, 做一個欣賞孩子的媽媽, 不做一個挑剔強勢的媽媽。

*給孩子自由的空間, 相信每個孩子都能自己長大成人, 媽媽是來幫助孩子的, 不是來管住孩子的。

*給予孩子信心。 告訴孩子, 你終有一點是他人不及的, 所以只要發現你的長處, 你就是最棒的自己。 文/ 黃靜潔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