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三歲定終身”是真的嗎?

人們常說一句話“寶寶三歲定終身”,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寶寶三歲的時候決定了一生。 這句話是真的嗎?有沒有科學道理?近來網上對這句話的爭議也有很多。 現在我們也議論一下, 這句話有沒有道理。 家長們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有位新媽媽在網站發帖:民間有句諺語“寶寶三歲定終身”。 作為一個年輕的媽媽, 我感到很迷茫。 前段時間由於工作的原因, 我和爸爸沒有吧孩子帶著身邊, 寶寶就以為爸爸媽媽不要他了, 有時會表現出膽小、憂慮、緊張的情緒和行為。 我發現後就經常同寶寶一起玩遊戲等,

Advertisiment
慢慢的孩子的性格變得活潑些了, 有時也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 見到陌生人也不害怕了。 這難道就真的應驗了那句話嗎?如果一個孩子在三歲的時候沒有收到科學正確的教育, 是不是以後的性格就很難改變了。 那“三歲定終身”是真的嗎?

有些專家很多年以前就發現, 孩子每天和父母在一起玩遊戲超過二十分鐘的, 孩子的性格就較活潑, 敢於表現自己的想法, 而且適應性也較強, 能很好的適應集體生活。 相反, 父母跟孩子接觸較少的, 有時孩子會很怕生, 自尊心強等, 脾氣也會容易激怒,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不合群。 所以有關專家建議家長們, 要注意孩子性格的發展, 要跟孩子多溝通接觸, 讓孩子有被愛的感覺,

Advertisiment
讓孩子覺得父母把他放在第一位, 他是最重要的。

雖然這句話說得有些道理, 但是有點片面了。 有些道理的原因是三歲孩子的性格形成的時候, 有很大部分是孩子天生的性格決定的。 也就是說, 孩子天生的性格在他三歲的時候你就能看出來了, 這對以後的人生發展是有一定的決定性的。 但是為什麼說這句話有些片面呢?孩子的性格不只有天生的, 還有後天形成的, 一些事物對孩子的影響也可能對孩子以後的道路產生影響。 什麼樣才算是孩子成功呢?孩子懂得生活, 有信仰, 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能做什麼, 瞭解自己。

那怎麼理解這句話才確切點呢?應該說孩子的性格形成在三歲的時候是其中一個關鍵期。 還有另外一個關鍵期是孩子兩歲左右的執拗期。

Advertisiment
但孩子到了三歲, 孩子身心相對成熟了, 自我意思也很成熟, 能分清對錯是非了, 這也是孩子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建立。 但是這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青春期對孩子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

當孩子三歲時, 家長一定要嚴格要求他, 告訴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還有什麼事情是絕對不能做的, 比如不能說髒話、打人等。 孩子又錯了一定要鼓勵他改正, 三歲的孩子要開始慢慢懂事了, 要讓他明白事情對錯的嚴重性。 使孩子健康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