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動畫片”與“寫作業”的拉鋸戰

很多幼稚園也像小學一樣, 給寶寶留“作業”。 對此, 很多家長比較頭疼。 因為從幼稚園接寶寶回家以後, 媽媽就要做飯, 而寶寶就坐在電視機前看各種動畫片, 連吃飯都不願意離開螢幕。 到晚上該寫“作業”了, 就要展開一場“動畫片”與“寫作業”之間的拉鋸戰。 此時, 最考驗媽媽的教育藝術了。  

培養主動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情節一: 

5歲的佳佳從幼稚園回到家裡, 嚷著要看動畫片。 媽媽想:寶寶看電視, 我正好做飯, 於是就爽快地答應了寶寶的要求。 可是沒想到, 電視機打開容易, 關上難啊! 

壞媽媽的做法: 

本來最初是和佳佳商量關電視的,

Advertisiment
可是商量幾次無效後, 媽媽壓在心中的怒火一下子躥上來, 朝著佳佳大喊:“你還有完沒完?你到底關不關電視?都幾點了, 作業還沒做, 就知道看電視!”媽媽邊喊邊走過去, 一下子把電視機給關了。 佳佳一看自己心愛的動畫片看不到了。 就坐在地上大哭起來。  

好媽媽的做法: 

媽媽從一到家就先坐在佳佳身旁:“這一天媽媽好想你呀, 佳佳!你想媽媽嗎?”“想。 ”“媽媽想跟你一起玩兒‘成語接龍’和‘對古詩’的遊戲, 然後你可以教我你在幼稚園學會的拼音。 你能當媽媽的小老師嗎?”看到佳佳有些猶豫, 媽媽接著說:“你如果看電視, 時間老爺爺可就不給我們做遊戲的時間了, 你也就沒有機會當媽媽的小老師了。 ”你看,

Advertisiment
我們是先玩接龍呢, 還是先玩對古詩呢?由於佳佳很喜歡玩遊戲, 又似乎是有所選擇, 所以佳佳離開電視機, 跟媽媽做幼稚園留的作業去了。  

專家點評: 

為了能讓自己安心做飯而滿足寶寶看電視的要求, 這其實是在滿足家長的心理需求。 孩子迷戀電視, 是因為枯燥乏味、呆板的生活方式造成的。 別小看幼稚園留的“作業”, 它是將來寶寶上小學後真正作業的一個實習, 是一個習慣的養成。 為了讓孩子養成主動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父母應該認真對待, 提高寶寶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方法就像好媽媽那樣, 先從親情上給寶寶一定的心理滿足, 跟寶寶一起玩一玩, 然後把幼稚園留的拼音作業用“教”媽媽的方法。 在不知不覺中完成。

Advertisiment
 

鼓勵寶寶做時間的小管理員 

情節二: 

銘銘作業沒寫完就要看動畫片, 媽媽不同意, 非讓銘銘寫完作業才可以看電視。 眼看自己最愛看的動畫片就要開始了, 銘銘急得直哭。  

壞媽媽的做法: 

媽媽不耐煩地對銘銘說:“動畫片快開始了, 你就別哭了, 越哭越寫不完啊!我告訴你, 今天寫不完你就別想看電視!”媽媽下了最後的通牒, 銘銘無望地邊哭邊寫, 結果字跡潦草, 錯字連篇。 媽媽越看越生氣, 還狠狠地打了銘銘一巴掌, 並要求他重寫。 銘銘為此更是大哭不止…… 

好媽媽的做法: 

媽媽彎下腰一邊給銘銘擦眼淚一邊說:“媽媽知道寶寶愛看《哪吒傳奇》。 其實你每天都有半個小時的看電視時間, 只是今天沒把時間安排好。 我們從明天開始,

Advertisiment
由寶寶自己來安排時間。 看不到喜愛的動畫片, 多著急呀。 你希望這樣嗎?”“不希望。 ”“那明天怎麼安排時間呢?”銘銘想了想, 說:“先寫作業。 ”“好!媽媽相信你, 我的寶寶一定是個管理時間的能手!”“那, 今天我看完《哪吒傳奇》, 一定把作業寫完!”“好, 媽媽相信你這一回。 ” 

動畫片剛一演完, 銘銘就自己關了電視。 媽媽豎起大拇指誇道:“我的銘銘真是個誠實守信的好寶寶!”於是, 銘銘心情很好地去寫作業了。  

專家點評: 

家長不要一味禁止孩子看電視, 應該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利, 例如每天半小時, 選出自己最愛看的節目, 也可以向孩子推薦有意義的節目, 和孩子一起收看, 一起討論。 其實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並不難, 難的是如何實施。 對於幼兒來講,

Advertisiment
一些條條框框的東西單調而乏味, 所以很容易忘記。 只有在媽媽不斷的鼓勵聲中, 才會強化孩子的好行為, 寶寶也會做得越來越好。  

瞭解寶寶的內心需求 

情節三: 

齊齊是個乖乖女, 每天從幼稚園, 回來後都會認真地寫作業。 可是今天, 齊齊忽然走到媽媽跟前說不想寫作業了, 要看電視。  

壞媽媽的做法: 

媽媽一邊忙著繼續幹活, 一邊沖齊齊嚷道:“沒寫完作業怎麼可以看電視?快去寫作業, 寫完了再看。 ” 

好媽媽的做法: 

媽媽聽了齊齊的話, 連忙放下手中的活兒, 走到女兒身邊, 蹲下身, 關切地看著噘著小嘴的女兒, 說:“我的小寶寶今天怎麼不高興了?告訴媽媽, 是什麼讓我們的齊齊生氣了?”齊齊委屈地說:“我想讓媽媽陪陪我。 ”聽了寶寶的話,媽媽一把將寶寶抱在懷中,說:“我的乖寶寶,媽媽現在就陪你好不好?”齊齊這次安靜地坐下來寫拼音了。 

專家點評: 

有時候孩子一反常態地耍鬧,或者提一些無理的要求,是為了引起媽媽對他們的關注。孩子為了得到媽媽更多的陪伴和關愛,卻往往通過另一種方式來獲得。所以面對反常的孩子,媽媽只有認真地傾聽,才能瞭解寶寶行為背後的真正目的;只有在瞭解了寶寶內心需求的情況下,媽媽給予寶寶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聽了寶寶的話,媽媽一把將寶寶抱在懷中,說:“我的乖寶寶,媽媽現在就陪你好不好?”齊齊這次安靜地坐下來寫拼音了。 

專家點評: 

有時候孩子一反常態地耍鬧,或者提一些無理的要求,是為了引起媽媽對他們的關注。孩子為了得到媽媽更多的陪伴和關愛,卻往往通過另一種方式來獲得。所以面對反常的孩子,媽媽只有認真地傾聽,才能瞭解寶寶行為背後的真正目的;只有在瞭解了寶寶內心需求的情況下,媽媽給予寶寶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