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動感”寶寶的培養指南

氣質指的是嬰幼兒與生俱來的性情, 對內在生理需求與外在環境刺激的反應。 例如, 同樣是肚子餓了, 有的寶寶會大哭, 有的寶寶則否;對於尿布濕了這件事, 有的寶寶馬上會有感覺, 有的寶寶可能等到父母發現前為止, 都不會用哭來告訴父母尿布濕了。 這就是每個寶寶天生不同的氣質所致。

氣質雖然是天生的, 但父母仍可適度地引導帶領寶寶, 幫助他做出合理地調整, 所以, 寶寶的人格可以在天生氣質與後天環境互動後所產生的結果上形成。

什麼是活動量?

氣質共分為九個向度, 而活動量則是其中一個向度。

Advertisiment
簡單說明, 活動量指的是寶寶在一天的活動中所表現出的動作節奏快慢, 以及其活動量的多寡。

寶寶的活動量, 因人而異

專家表示, 寶寶的活動量的大小, 是由腦部所控制, 同時, 這也代表寶寶的身體需要透過活動獲得刺激, 所以有些爸媽可能會發現, 有時候讓寶寶的身體活動之後, 他反而能夠安靜下來, 因此爸媽無須刻意壓抑他的活動力, 否則可能會對寶寶有負面影響。

等到寶寶三歲以後, 一方面, 他的腦部的神經系統發育較為成熟, 另一方面, 寶寶也比較有意志力來控制自己的行為, 屆時, 他的活動量的大小會所變動。

活動量大小的觀察指針

·活動量大的寶寶

活動量大的寶寶動作快、較好動,

Advertisiment
坐不住, 一刻不得閒, 幾乎沒有安靜下來的時候。 一般, 爸媽可從寶寶吃飯、洗澡、換尿布、睡覺, 以及平常的活動來觀察其表現。

1、喝奶或吃東西:寶寶較不肯乖乖吃奶, 經常會動來動去。
2、洗澡:爸媽可能會洗得很費力, 因為寶寶會不斷玩水, 或是動來動去, 即便是幾個月大, 爸媽可能也會抱不住。 洗完澡要穿衣服時, 寶寶照樣會動來動去, 穿衣服可能會比較困難。
3、換尿布:同理, 換尿布時寶寶比較不會乖乖地讓大人換。
4、爬行:當寶寶會爬會走之後, 他會繼續動個不停, 對周遭的事物也會很好奇。 力量大一點, 手指靈敏一點的話, 他還會翻箱倒櫃抓東西。
5、坐推車:當寶寶尚未學會走路或有需要讓他坐在推車上時, 由於寶寶比較好動, 必須要扣好安全帶,

Advertisiment
確保他的安全。
6、睡眠需求量較少:即便白天睡覺可能也只需要睡很短的時間就足夠。 在睡覺時, 可能也會動來動去, 或是踢腳, 還會變換不同的睡覺姿勢。
7、喜歡的活動:喜歡跑跳, 或到戶外去玩等較動態的活動。

專家表示:儘管有些寶寶在睡覺時不怎麼“安分”, 但只要第二天精神好、體力充沛, 就不需要過度擔心他睡覺時“好動”的狀況。

·活動量少的寶寶

一般, 這類寶寶在爸媽眼裡屬於安靜的乖寶寶, 無論是喝奶、洗澡, 或換尿布, 他都表現得很安靜, 很乖巧, 較大之後, 傾向進行靜態的活動, 例如看書、玩積木, 爸媽照顧起來相對上較為輕鬆。 另外, 寶寶的睡眠時間則較長。

放任或壓抑均對寶寶不利

活動量高或低本身並無好壞

Advertisiment

, 但父母必須依據寶寶的活動量適時給予一些刺激與引導, 講得極端一點, 假使寶寶的活動量有過高或過低現象, 而父母又放任不管, 或錯誤地壓抑他的行為, 很可能會對寶寶造成負面影響。

活動量少的寶寶:爸媽必須多陪著寶寶玩, 所以以親子共玩的活動為主。

引導原則
1、循序漸進。 一開始帶寶寶進行活動時不必要求時間太長, 之後再每天增加活動的時間, 不要一下子就強求寶寶做活動。
2、每天要固定撥出半小時左右的時間與寶寶親子互動。

活動量大的寶寶:讓他有機會消耗精力, 引導他進行進行安靜的活動, 培養孩子的規律作息。

引導原則
限定他的活動時間。 讓他固定玩30分鐘左右, 在這段時間內, 讓他盡情地玩,

Advertisiment
時間到了之後, 就必須結束遊戲, 讓他明白每天玩樂的時間是固定的。

父母的注意事項

1、不要勉強寶寶:在親子互動的過程中, 如果發現寶寶不愉快, 就應該停止;
2、要有包容心:寶寶的活動量多寡是先天的, 他無法自行控制其行為, 更非如爸媽所想他有心搗蛋, 因此要對寶寶有耐心;
3、提供寶寶一個安全的活動空間:活動量高的寶寶, 探索事物的能力與破壞力均強, 碰撞牆壁、桌椅的情形也多, 容易受傷, 因此, 爸媽除了要隨時陪著他, 注意他的安全之外, 也要讓他的活動空間是安全的, 例如, 將桌腳包起來, 或是在地板上鋪上安全地墊等等。 (施娟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