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做父親”年齡越大 子女易患精神疾病

一般都認為母親的年齡越大, 生育品質越差, 因此提出做母親有個最佳年齡, 但是對於父親年齡的影響, 還沒有明確的機制研究證明。 最新的一項研究顯示, 年齡大的雄性小鼠會出現多個與發育失序有關的基因拷貝數突變, 這解釋了為什麼父親年齡大的子女, 神經分裂症和自閉症的發生幾率高, 也提出了做父親其實也有最佳年齡。 這一研究成果公佈在《轉化精神病學》(Translational Psychiatry)雜誌上。

這方面研究的專家, 紐約大學Langone醫學中心神經科學家Dolores Malaspina評價這項成果的評價說, “這項研究十分重要”。 早在2006年, Malaspina和她的同事通過篩查就發現,

Advertisiment
年齡超過40歲的父親所生下來的子女, 比30歲以下的父親的子女, 患有孤獨症的幾率高六倍。 也有研究顯示患有神經分裂症和孤獨症的患者體內有更多的拷貝數突變, 但是在最新這項研究之前, 科學家們並不清楚是否父輩的年齡會引發這些突變, 或者說這些突變就是這些疾病的成因。

為了能找出真相, 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昆士蘭大腦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進行了系列實驗, 他們首先讓年輕的, 3個月大的雌性小鼠與相同年齡的雄性小鼠交☆禁☆配, 然後也讓這些小鼠與年齡大的雄性小鼠交☆禁☆配(12-16個月的雄性小鼠)。 結果發現, 在年齡大的小鼠的子女中出現了6個新拷貝數突變, 其中包括幾個之前所知的與孤獨症,

Advertisiment
神經分裂症, 以及大腦發育有關的基因。

文章作者, John McGrath說, “一直以來, 我們都知道年齡大的母親會增加後代發生健康問題的幾率, 比如唐氏綜合症, 而目前無論是流行病學, 還是動物實驗, 都證明了作為父親, 也有生育時間。 ”

不過拷貝數突變可能並不是唯一出現發育失序症幾率增高的原因, 表觀遺傳改變, 或者點突破都可能也造成了影響。

其它流行病學證據:

英美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 相對於較為年輕的男性, 高齡父親所生的子女患上孤獨症的幾率要高近6倍。

這項研究調查了超過10萬名兒童, 這些孩子出生時他們的父親都已經超過了40歲, 結果發現這些孩子患孤獨症和相關機體失調病症的幾率比那些父親低於30歲的孩子高出近5倍。

Advertisiment

研究由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病學研究所和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的科學家們一同進行。 研究者調查了約13。 2萬名上世紀80年代在以色列出生的猶太裔青少年。 調查發現, 若小孩出生時父親的年齡在15到29歲之間, 孩子患上孤獨症的幾率只有萬分之六, 若當時父親年齡在30到39歲之間, 那麼孩子患病幾率上升到萬分之九(為上組人群的1。 6倍)。 而那些父親已是40到49歲的“高齡”的, 其孩子患上自閉症的幾率就猛增到萬分之三十二(增加到5。 75倍)。 50歲以上的父親的孩子患病幾率則為萬分之五十二。 總之, 父親年紀越大, 孩子患病比率越高。 該項目負責人、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研究員亞伯拉罕·萊申柏格介紹說,

Advertisiment
父親的年齡每增加10歲, 誕下孤獨症兒童的幾率就會翻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