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80後育兒 不問長輩問網路

“80後”一代正式邁進了三十而立的門檻, 不少已為人父母。 富有主見的年輕媽媽依賴網路育兒知識撫育孩子成為通例, 而這一點正是老一代人所不能理解的。

網上育兒知識能信幾分?

洗澡澡 折騰孩子?講究衛生?

田田出生三個月, 媽媽趙女士每天堅持給寶寶洗澡, 但經常把田田弄得放聲大哭, 讓奶奶心疼不已:“澡哪能天天洗, 看把孩子給折騰的!”“整天連拉帶尿的, 太不衛生, 還容易得濕疹。 人家網上說了, 必須天天洗澡。 ”婆媳倆經常為了洗澡的事拌嘴。

小趙很委屈:“我也是對孩子好啊, 她怎麼這麼大意見啊。

Advertisiment
”奶奶也生氣:“這媳婦我管不了了, 越跟她說她越擰著來, 咋回事兒啊?”

【專家建議】

從生理學講, 洗澡是一種有利於清潔衛生、生長發育的好習慣。 從心理學講, 洗澡是一種促進愉快情緒和觸覺功能的訓練, 也是一種教育。 如擔心傷害孩子皮膚, 可以只用清水沖洗, 不要過度擦拭。

玩剪刀 危險器械?益智工具?

一天, 兩歲半的咪咪從幼稚園回來, 就吵著要剪刀。 媽媽王女士翻出來一把幼兒安全剪刀遞給孩子, 只見孩子的奶奶直沖過來, 奪下了孩子手裡的剪刀。 咪咪嚇了一跳, 馬上大哭起來。 “怎麼能給孩子玩剪子!多危險啊!”奶奶沖著王女士大吼起來。

王小姐口頭上答應著:“好, 不玩了。 ”但奶奶一回身, 王小姐又把剪刀遞給了孩子:“網上說玩剪刀開發智力,

Advertisiment
我看好了就不會有危險。 ”

【專家建議】

使用剪刀講究手腦並用, 能很好地鍛煉寶寶的手指肌肉和感官協調能力。 孩子的好奇心是擋不住的, 家長與其禁止寶寶, 不如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教他學會使用這些工具, 比如用塑膠剪刀教孩子正確使用方法。

打招呼 事關禮貌?事關安全?

三歲的潔寶跟奶奶在社區裡遛彎。 一位鄰居叔叔走過來, 跟潔寶打招呼。 潔寶馬上躲到了奶奶身後, 看也不看鄰居叔叔。 奶奶一邊拉潔寶一邊跟鄰居解釋:“這孩子, 就是認生!”晚上潔寶媽媽得知此事, 非但沒批評孩子, 反道:“咱不跟陌生人說話。 ”

兩人為此吵了起來。 奶奶認為, 孩子要“合群”, 媽媽則理直氣壯地用事實來反駁:“那麼多孩子被偷時不哭不鬧,

Advertisiment
就是你這種思想教育出來的。 ”

【專家建議】

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進一步發展、增強, 喜歡有自己的表達方式, 而不再那麼喜歡與人打招呼就是其中表現之一。 作為家長應注意尊重孩子, 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不要完全以大人意志來控制孩子。

生病了 聽醫生的?聽網路的?

“寶寶的眼睛是不是有毛病?”……對婆婆的擔憂, 莫小姐一律回答:“沒關係, 你不要反應過度。 ”一次, 寶寶發高燒3天不退, 莫小姐通過網上查詢認定這是幼兒急疹, 疹子出來就好了, 但還是沒有擰過奶奶, 又抽血又化驗, 結果還是幼兒急疹。

“您看, 我說沒事吧, 您偏不信。 ”奶奶看著孫子, 心疼地眼圈都紅了:“我不也是怕孩子出啥事嗎, 一有事你就上網查,

Advertisiment
那個網就啥事都明白啊?”

【專家建議】

現在一些家長根據網上的資料自己為孩子做診斷開藥方, 其實是不可取的。 小兒發燒有很多因素, 只有有經驗的醫生在一些檢查的輔助下才能對症下藥。 如果病情不明, 建議家長還是趕緊把孩子帶到醫院。

專家有話說

兩代人之間的育兒分歧, 實際上也體現了兩代人不同控制欲的交鋒, 但都是為了孩子。 她建議老一代人加強學習, 多瞭解現代育兒常識, 不要向兒女灌輸老一套的觀念;同時年輕人也應理解老人, 謙虛謹慎, 對老人的真知灼見積極回應, 即便不同意, 也應注意方式方法, 不要與老人針鋒相對, 以免影響家庭和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