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7至9個月爬出健康與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 不少年輕的父母不讓寶寶練習爬行, 寧可自己抱著, 生怕寶寶爬行時弄髒自己或傷著身體。 其實, 爬行非常有益於寶寶的身體健康。

每個寶寶呱呱墜地時只能保持仰臥的體位, 逐漸抬頭、翻身、坐、爬、行走。 從最初“受制於人”到後來獨立行走, 中間必定經過“爬”這一環節。 而且多數寶寶喜愛爬, 即使到了已經可以直立走路時, 仍不忘情於爬。 爬, 看來是一種很簡單的活動, 但對寶寶來說並不簡單, 要盡一番努力才能完成。 爬行對寶寶的各種能力的發展非常重要, 絕不能略過直接學走。

爬行是一種極好的全身運動,

Advertisiment
它能促進寶寶身體的生長發育。 寶寶在爬行的過程中, 頭頸抬起, 胸腹離地, 用四肢支撐身體的重量, 這就鍛煉了胸腹背與四肢的肌肉, 並可促進骨骼的生長, 為日後的站立與行走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此外, 爬行對寶寶來說是一項較劇烈的活動, 消耗能量較大, 據測定:爬行時要比坐著多消耗一倍能量, 比躺著多消耗兩倍能量, 這樣就有助於寶寶吃得多、睡得好, 從而促進身體的生長發育。

爬行對寶寶心理的發展與智力潛能的開發也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寶寶在爬行時, 空間位置發生了變化, 能夠正面面對世界;爬行擴大了寶寶的認識範圍, 這有利於寶寶聽覺、視覺、平衡器官以及神經系統的發育,

Advertisiment
同時, 為寶寶建立、擴大和深化對外部世界的初步認識創造了條件。

爬行是預防兒童成長期感覺統合失調的重要手段。 感覺統合就是機體利用身體各個感覺通道有效地獲取資訊, 大腦對資訊進行解釋、分析、統合等加工處理, 從而做出適應性的反應。 感覺統合的能力是大腦高級功能(如思維、語言、推理等)發展的基礎, 也是智慧活動得以充分實現的基礎。 爬行訓練對控制眼、手、腳的協調有極大的益處, 能夠促進寶寶平衡能力和觸覺能力的發展。

所以, 家長應利用多種條件讓寶寶練習爬行。

開始學習爬行的時間

一般來說, 寶寶能夠自如翻身後就可以學習爬行, 不必等寶寶完全會坐才開始學習。 爬和坐的發展在時間上有所交叉。

Advertisiment

學習爬行的方法

首先, 讓寶寶俯臥, 媽媽在寶寶前面擺弄會叫或會響的玩具如小鴨子、小汽車等, 吸引寶寶的注意, 並不停地說:“寶寶, 小鴨子叫了(或小汽車開走了), 快來拿啊!”讓寶寶產生想移動自己身體的意識。 寶寶想去拿, 但不能向前爬, 常常手往前一伸就趴下, 還有的寶寶在原地打轉或向後退。 這些都是寶寶學習爬行的過程, 家長不必著急, 可以有意識地教寶寶學習向前爬。

教寶寶學習爬行的時候, 兩個家長配合效果比較好。 一個家長拉著寶寶的雙手, 另一個家長推寶寶的雙腳, 拉左手的時候推右腳, 拉右手的時候推左腳, 讓寶寶的四肢被動協調起來。 經過這樣幾次練習後, 寶寶就能夠向前爬。

如果爬行過程中寶寶的腳不動,

Advertisiment
可以把手放到他的膝蓋上, 幫助他彎一下小腿, 不一定非要推他的腳。 開始爬行時寶寶可能很費力, 腹部離不開床面, 家長可用一條大毛巾提起腹部讓他練習手膝爬行, 以後逐漸減少幫助, 讓寶寶練習自己爬。 漸漸地寶寶的上下肢協調起來, 就可以用雙手及雙膝協調靈活地向前爬行。

爬行的注意事項

1.要培養寶寶的興趣。 教爬時要選擇寶寶情緒好的時候, 可以用寶寶非常喜歡的玩具逗引他向前爬, 這樣不使寶寶感到厭倦。

2.要有足夠大的爬行空間。

3.父母要有耐心, 不能急躁。

4.飲食後不宜立即練習。

5.每次練習時間不宜過長, 為10分鐘左右, 貴在堅持。

練習獨立爬行的方法

“定向爬”。 寶寶趴著, 把球等玩具放在寶寶面前適當的地方,

Advertisiment
吸引他爬過去取。 待寶寶快拿到時, 再放遠點。

“自由爬”。 整理一塊寬敞乾淨的場地, 拿開一切危險物和髒物, 四處放一些玩具, 任寶寶在地上抓玩。 但必須在家長的視線內活動, 以免發生意外。

“轉向爬”。 先把有趣的玩具給寶寶玩一會兒, 然後當面把玩具藏在他的身後, 引誘寶寶轉向爬。

“爬行小路”。 將不同質地的東西散放在地板上, 讓寶寶爬過去。 如把一小塊地毯、泡沫地墊、麻質的擦腳墊、毛巾等東西排列起來, 形成一條有趣的小路, 讓寶寶沿著“小路”爬, 體會不同質地的物質。 這些東西用過後放起來收好, 過些天可以將它們以不同的順序排列成另一條小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