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7個信號提示寶寶發育出問題了!

“他是不是聽不見?”“他是不是O型腿?”“他是不是弱視?”有些寶寶在發育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發育異常, 而這些異常如果能及早發現, 一般都能治癒。 所以, 父母應該按時帶寶寶去醫院檢查, 並學會觀察寶寶在發育過程中是否存在異常情況, 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聽力損傷

出生後3~7天的新生兒在住院期間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 未能通過篩查的寶寶, 在1個月或42天複查;複查未通過的寶寶, 在3個月大時到兒童醫院的兒童聽力診斷中心進行詳細檢查, 確診聽力是否有損傷。 有損傷的寶寶, 則要及時干預治療和康復。

Advertisiment

治療的最佳時間:2歲以前

寶寶聽力保健有一個“136”口號, 就是“1個月內做篩查、3個月內做確診、6個月開始治療”。 如果能在2歲以前將聽力障礙治癒最好, 這樣就不會影響寶寶的語言發育。

弱視斜視

醫生建議寶寶在10~12月內進行一次視力篩查, 這樣可以及早發現弱視、斜視等, 以便及早矯正。 未能通過篩查的寶寶, 將每隔三個月進行一次複查。 如果在2歲時視力發育仍然不正常, 醫生則會根據情況給予治療方案。 如果寶寶是早產兒、出生評分低或者父母患高度近視, 第一次視力篩查, 應該安排在寶寶4~6個月。

矯治的最佳時間:3歲以前

如果配戴眼鏡治療, 最好能在1歲以內, 如果需要手術治療, 3歲以前最佳。 以內斜視為例, 研究表明,

Advertisiment
超過2歲再做手術者, 寶寶均留有不同程度的視功能損害。 醫生認為, 3歲以內是矯正斜視、弱視的關鍵期。

語言遲緩

大多數寶寶從1歲左右開始有意識地說話, 到了2歲, 大多數寶寶會說許多詞語, 或一些簡單的短語。 如果寶寶到72歲半還不能說出一個完整的詞, 比如媽媽、爸爸等簡單的詞, 那就要特別警惕, 這是不是語遲的表現。

治療的最佳時間:2歲半

兒童醫院的保健中心語言發育門診, 可以幫助父母判斷寶寶是否出現語言發育遲緩, 請專家幫助判斷是否為語遲, 並請專家幫助治療。

乳牙反頜

牙齒反頜, 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兜齒”。 如果寶寶的乳牙反頜不矯正, 半數以上將可能發展為恒前牙反頜。 但是乳牙反頜矯正後, 恒牙再發生反頜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減少。

Advertisiment
如果父母有牙齒反頜的情況, 建議在寶寶體檢時諮詢保健醫生, 或者定期帶寶寶去兒童口腔科做一次口腔檢查, 這樣就能及時、及早發現寶寶的口腔問題。

矯正的最佳時間:3~5歲

很多父母擔心寶寶小, 過早矯治寶寶受罪, 想等到牙齒長全後再矯正“兜齒”。 如果這樣, 可能會影響寶寶的牙齒發育, 因為一旦錯過換牙期, 這種反頜就容易形成骨性畸形, 常規的矯正方法起不了多大作用, 只有求助於外科手術了。 乳牙期的最佳矯正時間是3~5歲, 療程為3~5個月。 另外, 換牙期也是反頜矯治的關鍵期。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通常與遺傳有關。 有些寶寶能在出生後2周內發現, 有些則可能在寶寶學爬或走時才被發現。

Advertisiment
它的特徵是:寶寶髖關節脫位的那條腿後側臀下的皮膚褶皺比正常的那條腿多一些, 寶寶學爬時總是坐著爬, 寶寶走路時一瘸一拐, 總摔倒。 醫生會在定期體檢時注意每個寶寶有沒有這方面的異常, 父母也可注意一些。

治療的最佳時間:2歲以下

髖關節不牢固的寶寶, 在出生後很快就能恢復。 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寶寶, 2歲以下可以採用手法復位及石膏固定;2歲以上, 就需要手術治療。

O型腿

寶寶的O型腿分為病理性和生理性, 通常生理性O型腿不需要治療, 在寶寶2歲左右會自然變好。 但如果寶寶仰臥, 父母用雙手輕輕拉直寶寶雙腿, 向中間靠攏。 如果寶寶的兩腿靠攏時, 雙側膝關節和踝關節之間是不併攏的,

Advertisiment
有超過15釐米的間隙, 寶寶可能出現病理性O型腿。

治療的最佳時間:3歲前

寶寶是否病理性O型腿, 可從2歲起注意觀察, 如果覺得有異常, 及時帶寶寶去醫院檢查確診。

語言表達障礙

通常表現為說話時語言的速度、節奏與流暢異常, 俗稱“結巴”, 通常會在2~4歲發生, 多數寶寶會自然變好, 因為這時的口吃通常是語言發育過程中階段性的口吃。

預防最佳時間:2~5歲

如寶寶在2~5歲間出現結巴的狀況, 就要開始注意, 預防這種階段性的口吃變成真正的口吃。 平時要注重對寶寶的語言訓練, 增加人際交往, 以掌握更多詞彙, 增強表達能力。 還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 給寶寶以正確的學習表率。 但不要刻意指出寶寶有口吃或嘲笑他。 到了5歲還有口吃的現象,就要帶他到醫院檢查,請醫生幫忙治療。

Tips 早產兒必須做視網膜檢查

早產兒視網膜血管發育往往不成熟,這種情況稱為早產兒視網膜病。當早產兒的視網膜出現病變時,通常的表現是,眼睛呈現灰色,眼球不能追逐物體的移動。現在國家已有明確規定:對出生體重小於1500克的早產兒,必須在生後4~6周進行早產兒視網膜病篩查。發現問題及時治療,可避免或減少今後寶寶視力異常的出現。

到了5歲還有口吃的現象,就要帶他到醫院檢查,請醫生幫忙治療。

Tips 早產兒必須做視網膜檢查

早產兒視網膜血管發育往往不成熟,這種情況稱為早產兒視網膜病。當早產兒的視網膜出現病變時,通常的表現是,眼睛呈現灰色,眼球不能追逐物體的移動。現在國家已有明確規定:對出生體重小於1500克的早產兒,必須在生後4~6周進行早產兒視網膜病篩查。發現問題及時治療,可避免或減少今後寶寶視力異常的出現。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