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5個方法 尋找寶寶肚子疼痛的原因

肚子疼痛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 但卻不能忽視。 肚子痛可以是小毛病(比如吃壞了東西拉肚子), 也可以是大毛病(比如某種疾病的徵兆)。

雖然不同疾病的疼痛方式不一樣, 但對於年齡尚過幼小的孩子, 對於肚子怎麼疼痛, 痛在哪裡這些問題他們均說不清楚。

寶寶肚子痛怎麼辦?導致寶寶肚子痛的原因是什麼呢?其實, 媽媽只要從下面幾個日常生活來觀察, 便能找到導致孩子肚子疼痛的原因。

方法1 從伴隨症狀看腹痛

1.應注意腹痛與發熱的關係。 先發熱, 後腹痛多為內科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常併發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反之先腹痛,

Advertisiment
後發熱多為外科疾病, 如急性闌尾炎、繼發性腹膜炎等。

2.伴隨噁心嘔吐的多是消化道的病變;伴隨咳嗽、發熱的要注意腹外器官的病變而導致的腹痛, 如下葉肺炎所引起的牽涉痛。

3.注意皮膚出血點、瘀斑和黃疸, 有助於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敗血症、紫癜及肝膽疾病引起腹痛的診斷。

4.陣發性腹痛伴有頻繁嘔吐, 明顯腹脹, 不排氣及不排糞者, 常提示腸梗阻。

5.急性腹痛伴中毒性休克多見於胃腸穿孔、急性壞死性腸炎、急性胰腺炎、卵巢囊腫扭轉等。

6.腹痛劇烈不敢翻動體位且拒按者, 常有局限性或彌漫性腹膜刺激症, 如闌尾炎, 腹膜炎等。

7.還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問題, 心理疾病如憂鬱症、幼稚園恐懼症等也會產生腹痛。

Advertisiment

方法2 從年齡看腹痛

不同年齡寶寶的腹痛, 其好發疾病亦各異。 對於3歲以下尤其小嬰兒而言, 其語言功能尚未發育完善, 所以不能完全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僅用哭吵來表達自己的不舒服, 這時候家長一定要引起注意了, 注意觀察孩子的症狀, 好向醫生介紹便於診斷。 這一階段多見腸套疊、小嬰兒腸絞痛、嵌頓性疝以及腸道感染。

腸套疊

對於嬰幼兒尤其2歲以下的陣發性的哭吵, 不容易安慰, 哭吵持續約10-15分鐘, 間隔15分鐘至一兩個小時, 可伴嘔吐以及排暗紅色或者果醬色大便, 一定要當心, 可能是腸套疊。

嬰兒腸絞痛

多見於生後早期, 多在4個月後緩解。

嵌頓疝

在嬰幼兒中也能見到, 一般這樣的小兒有疝氣的病史,

Advertisiment
一定要告訴醫生, 家長還當注意疝皮膚的顏色改變。

嬰兒腸脹氣

表現為嬰兒突然大聲啼哭, 腹部膨脹, 兩拳緊捏, 兩腿間及腹部蜷曲。 多見於一歲內的小嬰兒, 因過食奶類、糖類或腹內吞人了大量氣體產生腹脹而導致腹痛。

TIPS:特別提醒

這一階段的孩子在護理上, 儘量少讓嬰兒空吸奶嘴, 不要在配方奶粉中加糖, 對莫名的嬰兒哭吵應當去醫院。 此外小兒夜啼, 一到夜晚就不睡覺而哭吵, 反復發作, 可能與維生素D缺乏、內臟神經發育未成熟有關的。

方法3 從疼痛特點看腹痛

陣發性疼痛或絞痛有梗阻性疾病, 若局部喜按或熱敷後腹痛減輕者, 常為胃、腸、膽管等空腔臟器的痙攣。

持續腹痛加劇多見於胃腸穿孔;持續性鈍痛,

Advertisiment
改變體位時加劇、拒按, 常為腹腔臟器炎症、包膜牽張, 腫瘤以及腹膜髒層受到刺激所致。

隱痛多見於消化性潰瘍。

急性腹痛不能耐受伴有其他症狀如嘔吐, 便血, 面色蒼白, 意識改變, 可能是急腹症如腸套疊、腸梗阻、腸穿孔、過敏性紫癜、胃腸的扭轉、胰腺炎等。 這時候就不要輕易使用鎮痛藥, 不但掩蓋病情, 而且加重病情使之惡化。 也不要熱敷和揉腹部了, 應當立即禁食禁水而迅速去醫院接受治療。

慢性反復發作的腹痛多呈隱痛能忍受, 可伴隨植物神經症狀如面色蒼白, 心率加快等, 多見於再發性腹痛、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腸炎、鉛中毒、鐮狀細胞性貧血、腹型偏頭痛、腹型癲癇、腸激惹綜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對於功能性病變如腸激惹綜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

Advertisiment
這樣的兒童應當養成按時排便和規律進食的習慣。

再發性腹痛疼痛是痙攣性或絞痛性的, 多在臍周, 也可在腹部其它部位;可每日、每週、每月發作, 或數月發作一次, 每次發作不超過1-3小時, 可自行緩解;發作以晨起、下午34點時比較多見, 常於空腹或進餐時突然加重。

再發性腹痛90%是功能性的, 與生長過快導致的鈣缺乏、植物神經失調, 內臟感覺高度敏感, 胃腸動力功能失調, 心理因素如突然受打擊、焦慮、憂鬱症、學校恐怖症等有關。

TIPS 特別提醒

1.發病急驟或陣發性加劇者常為外科性疾病, 如急性闌尾炎、絞窄性腸梗阻、胃腸道穿孔、腸套疊及腹股溝疝嵌頓等。 發病緩慢而疼痛持續者常為內科性疾病,如腸蛔蟲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腸炎及病毒性肝炎等。

但要注意有時慢性腹痛和急性腹痛的病因可以相同,這是因為疾病在不同階段其性質發生變化所致,如潰瘍病原屬慢性腹痛,在合併穿孔時即為急腹症。所以對那些原來有慢性腹痛的孩子,如果腹痛轉為持續性或突然劇痛的話,應注意急腹症的可能。

2.腹部器質性病變的疼痛特點為:①持續性絞痛,陣發性加劇;②局部壓痛明顯;③有腹肌緊張;④腸鳴音異常;腹部功能性病變的疼痛特點為:①發作性鈍痛,反復發作;②局部壓痛不明顯;③腹部柔軟;④腸鳴音無改變。

3.如果腹痛是在食用牛奶、蛋類、魚蝦等食物後發生,一般為過敏性腹痛,只要停止給小兒食用這類食物,腹痛就會好轉。避免暴飲暴食,或者過食冷飲,也可減少小兒腹痛。

4.有一種腹型癲癇引起的腹痛,會突然發作,突然自愈。腹痛消失後,小兒精神及體力上均無異常。這種類型的腹痛,需要到醫院做腦電圖才能確診。

方法4 從大便性狀看腹痛

小兒的腹痛一定要觀察孩子的大便情況,有無大便,沒大便幾天裡孩子的進食情況。

1.幾天無大便伴腹脹者,可能是腸梗阻。

2.便膿血尤其在夏秋季節當注意是痢疾、出血性大腸桿菌性腸炎、麥克爾憩室炎等。

3.大便呈蛋花湯樣或者水樣便,伴嘔吐,尤其秋冬季節,多是輪狀病毒性腸炎。這種疾病多見於幼兒可能發生脫水、電解質紊亂和代謝性酸中毒,家長當注意給孩子多喝水。

4.如果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應當注意不完全性巨結腸症和腸激惹綜合征,這種便秘可以用開塞露以通便。此外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少喝碳酸飲料。

TIPS:特別提醒

對於新換種類或者剛開始喝的乳製品,有可能發生過敏,常表現腹痛後發生腹瀉。這樣的話,家長就應當換回原來牌子的乳製品,或者用少過敏的乳製品,小嬰兒不要吃純牛奶。一般而言孩子不要時常更換乳製品的品牌,一來孩子可能會因為口味不適應而導致不喝奶,二來有可能發生過敏。

方法5 從腹部體征看腹痛

家長可以適當地掌握怎樣檢查孩子腹部的體征。一般的方法是:家長讓孩子仰面躺在床上,下肢彎起來,家長一邊與孩子交談,一邊用溫暖的手指平貼在孩子的腹壁上,手指輕彎曲感覺孩子腹壁肌肉的緊張度。如果柔軟無抵觸感,則一般病變較輕或者是功能性病變;如果腹壁硬或者孩子不讓撫摩腹部或者全腹疼痛,則大多是器質性病變。

TIPS:特別提醒

不要隨便採取措施,如果孩子腹痛是器質性病變,此時如果按揉兒童肚子,或做局部熱敷,就可能促進炎症化膿處破潰穿孔,形成彌漫性腹膜炎。按揉腹部,只會刺激蟲體,甚至引起膽道蛔蟲症;蛔蟲還可能穿破幼兒嬌嫩的腸壁,引起彌漫性腹膜炎;而盲目按揉,可能造成套入部位加深,加重病情。

發病緩慢而疼痛持續者常為內科性疾病,如腸蛔蟲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腸炎及病毒性肝炎等。

但要注意有時慢性腹痛和急性腹痛的病因可以相同,這是因為疾病在不同階段其性質發生變化所致,如潰瘍病原屬慢性腹痛,在合併穿孔時即為急腹症。所以對那些原來有慢性腹痛的孩子,如果腹痛轉為持續性或突然劇痛的話,應注意急腹症的可能。

2.腹部器質性病變的疼痛特點為:①持續性絞痛,陣發性加劇;②局部壓痛明顯;③有腹肌緊張;④腸鳴音異常;腹部功能性病變的疼痛特點為:①發作性鈍痛,反復發作;②局部壓痛不明顯;③腹部柔軟;④腸鳴音無改變。

3.如果腹痛是在食用牛奶、蛋類、魚蝦等食物後發生,一般為過敏性腹痛,只要停止給小兒食用這類食物,腹痛就會好轉。避免暴飲暴食,或者過食冷飲,也可減少小兒腹痛。

4.有一種腹型癲癇引起的腹痛,會突然發作,突然自愈。腹痛消失後,小兒精神及體力上均無異常。這種類型的腹痛,需要到醫院做腦電圖才能確診。

方法4 從大便性狀看腹痛

小兒的腹痛一定要觀察孩子的大便情況,有無大便,沒大便幾天裡孩子的進食情況。

1.幾天無大便伴腹脹者,可能是腸梗阻。

2.便膿血尤其在夏秋季節當注意是痢疾、出血性大腸桿菌性腸炎、麥克爾憩室炎等。

3.大便呈蛋花湯樣或者水樣便,伴嘔吐,尤其秋冬季節,多是輪狀病毒性腸炎。這種疾病多見於幼兒可能發生脫水、電解質紊亂和代謝性酸中毒,家長當注意給孩子多喝水。

4.如果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應當注意不完全性巨結腸症和腸激惹綜合征,這種便秘可以用開塞露以通便。此外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少喝碳酸飲料。

TIPS:特別提醒

對於新換種類或者剛開始喝的乳製品,有可能發生過敏,常表現腹痛後發生腹瀉。這樣的話,家長就應當換回原來牌子的乳製品,或者用少過敏的乳製品,小嬰兒不要吃純牛奶。一般而言孩子不要時常更換乳製品的品牌,一來孩子可能會因為口味不適應而導致不喝奶,二來有可能發生過敏。

方法5 從腹部體征看腹痛

家長可以適當地掌握怎樣檢查孩子腹部的體征。一般的方法是:家長讓孩子仰面躺在床上,下肢彎起來,家長一邊與孩子交談,一邊用溫暖的手指平貼在孩子的腹壁上,手指輕彎曲感覺孩子腹壁肌肉的緊張度。如果柔軟無抵觸感,則一般病變較輕或者是功能性病變;如果腹壁硬或者孩子不讓撫摩腹部或者全腹疼痛,則大多是器質性病變。

TIPS:特別提醒

不要隨便採取措施,如果孩子腹痛是器質性病變,此時如果按揉兒童肚子,或做局部熱敷,就可能促進炎症化膿處破潰穿孔,形成彌漫性腹膜炎。按揉腹部,只會刺激蟲體,甚至引起膽道蛔蟲症;蛔蟲還可能穿破幼兒嬌嫩的腸壁,引起彌漫性腹膜炎;而盲目按揉,可能造成套入部位加深,加重病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