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4種不良口腔習慣危害大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口腔習慣

“不要哭!媽媽拿奶嘴給你吃!”只要孩子一哭, 許多家長就立刻將奶嘴塞給孩子。 但這個小小的動作, 有可能會造成孩子日後口腔發育障礙, 形成暴牙或是臉型變形的問題, 等到孩子再大一些, 這些外表上的問題, 也會影響日後的自信。

其實孩子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 難免會出現一些小小的壞習慣, 例如吸奶嘴、吸手指、咬嘴唇或吐舌頭等。 也許家長覺得這些動作並不具任何意義, 還以為只是孩子擠眉弄眼的可愛表情, 但這些惡習若長期累積, 除了會影響孩子口腔發育不良之外,

Advertisiment
也有可能是孩子心理焦慮不安的象徵, 需要家長特別注意。

4種不良口腔習慣

其實除了吸奶嘴之外, 孩子在發育過程中, 也有可能出現其他不良的口腔惡習, 例如咬手指、咬嘴唇、舔嘴唇等, 以下是常見的4種兒童口腔惡習。

1.吸手指

如同吸奶嘴一樣, 孩子習慣長時間吸手指或奶嘴, 借此獲得心理上的自我安撫。

不良影響

不論是吸奶嘴或吸手指, 都可能造成暴牙或是臉型變形(例如下巴向前突出等)的問題。 孩子吸吮奶嘴及手指大多與兒童心理因素有關, 不良的情緒、緊張、不安或壓力, 都是促成孩子依賴奶嘴及手指的主因。

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來說, 其實要的只是一個情感撫慰的動作, 家長可在孩子睡前靜靜地陪在他的身旁,

Advertisiment
講個小故事給他聽, 就可以達到安撫孩子情緒的功效, 同時又可增進親子間的關係。

2.吸奶嘴

吸吮及吞咽是嬰幼兒口腔的本能反應, 其中最明顯的動作就是吸奶嘴。 吸奶嘴對孩子來說可是一件大事, 它可以同時滿足孩子生理及心理上的需求, 但是依年齡的不同, 家長應選用不同形狀及大小的奶嘴, 以適應孩子不同口腔發育階段的需要。

不良影響

由於奶嘴對於口腔發育無實質的幫助, 如果孩子到了2歲以後仍繼續使用奶嘴, 可能引發孩子日後上下牙齒咬合的問題(例如暴牙等), 甚至會造成孩子日後語言發育的障礙(例如發音不正確等)。 建議家長, 可以使用其他健牙玩具來代替奶嘴, 幫助刺激孩子牙齒的生長及發育。

Advertisiment
但是家長千萬不可使用奶瓶代替奶嘴作為安撫的工具, 如此一來, 反而會造成奶瓶性蛀牙的困擾。

3.咬嘴唇

等到孩子長牙之後, 有時會出現上齶前牙咬住下嘴唇, 或用下牙咬上嘴唇的現象, 這可能是由於上下牙齒排列不整齊造成的, 孩子自然而然會養成不自覺地咬住上唇或下唇的壞習慣。

不良影響

孩子長時間咬住上唇或下唇, 會形成嘴巴周圍皮膚的紅腫、潰爛或裂開(到了冬天又因為氣候變得比較乾燥, 孩子舔嘴唇的動作也會造成同樣的後果)。 建議家長, 通過心理輔導的方式(例如用玩具獎勵孩子)幫助他戒除惡習。 若只是單純牙齒咬合不正的問題, 最好還是到兒牙門診接受醫師的評估,

Advertisiment
視情況輔助孩子戒除不好的習慣。

4.弄舌或吐舌

孩子年紀愈小, 舌頭在口腔中的位置愈靠前。 等到牙齒逐漸發育之後, 舌頭會漸漸縮回口腔後方。 而且一般人在進行吞咽動作時, 舌頭會先抵住上齶, 然後才把食物吞進去, 但是對於有弄舌習慣的孩子來說, 他在吞咽食物時反而會把舌頭往前推, 這代表孩子的吞咽功能發育不夠完全。

不良影響

弄舌、吐舌、咬指甲或剔牙, 有時候只是單純孩子模仿大人的行為。 因研究發現, 孩子出現這類口腔壞習慣或怪癖, 大多家中其他成人也有類似習慣。

若孩子只是單純因為吞咽功能發育不完全, 只需增加機會讓孩子多加練習, 就可幫助他改掉壞習慣。 但若家長發現孩子弄舌的習慣已經嚴重影響到外觀建議家長最好先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檢查。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