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4個月寶寶啟蒙教育

看滾球, 追手電筒光

目的:目光追隨移動快的物體和光線, 使視覺靈敏。

前提:能立即注視看得到的物體。

方法:抱嬰兒坐在桌邊, 觀看皮球從桌子一端滾向另一端。 嬰兒全神貫注, 頭隨著視線轉動。 在傍晚天漸黑時, 抱嬰兒坐在膝上, 大人拿手電筒讓亮光照在牆上大幅度轉動, 觀察嬰兒頭部隨光轉動, 大人邊說“抓住它、抓注它”。 或者在有陽光處用鏡子反射陽光也有同樣效果。

抓核桃

目的:練習手的抓握技巧。

前提:能夠拍擊懸吊的玩具。

方法:在嬰兒能抓到的地方放兩個洗乾淨的核桃或小積木。 嬰兒先用手抓起一個,

Advertisiment
歪歪扭扭地捧起雙手企圖將核桃送入口中, 開始時嬰兒還較笨拙, 捧到嘴邊就掉下來。 到月底嬰兒不但能順利抓一個核桃, 還會用另一手去抓第二個。

照鏡子

目的:觀看自己的容貌, 認識鏡中的自己。

前提:能辨認母親。

方法:母親抱孩子到大鏡前, 指著鏡子說孩子的名字, 再指著母親的鏡中影說“這是媽媽”。 孩子會伸手摸鏡子, 同它笑、發出聲音。 經常照鏡子的孩子會在鏡前做怪臉, 看到鏡中人也做怪臉就會開懷大笑。

同寶寶談天

目的:發展語言, 自由發音, 增加親子感情。

前提:會發拉長母音。

方法:父母經常同寶寶說話:“你好啊!今天吃飽了嗎?咱們看看這匹大馬, 滴噠、滴噠, 跑得真快”。 看看窗外“今天出太陽, 天氣真好”。

Advertisiment
拿出玩具“這只小貓會 叫、喵喵”……隨機看到什麼都要說說, 寶寶看到大人的嘴巴活動, 他也會“咿呀”地回答。 經常同寶寶講話, 當父母不在時, 寶寶會躺在小床上咿咿呀呀地自言自語, 有時會大聲尖叫, 希望大人快來。

打哇哇

目的:發音與動作配合, 表示高興。

前提:會伸手拿東西。

方法:大人用手在自己的嘴上打哇哇, 然後握住孩子的小手在他的小嘴上打哇哇使他手的動作與發出的聲音配合, 孩子一面做一面笑, 母子一齊快樂。

彈起來

目的:發展平衡和觸覺能力。

前提:無神經系統的損傷。

方法:讓寶寶仰臥或俯臥在彈簧床、沙發上, 然後在孩子的前後或左右用手上下按壓彈簧床或沙發, 使之震動, 也可跪和站在旁邊震動床、沙發,

Advertisiment
逐漸加大, 還可在床或沙發上跳起將孩子彈起到半空中, 開始震動的幅度可小一點, 逐漸加大, 邊震動床墊或沙發, 邊與孩子逗笑。 寶寶非常喜歡這種遊戲。

嘗一嘗

目的:發展味覺。

前提:會用勺子舔食。

方法:用小勺盛一點大人餐桌上的菜汁、水果汁等各種食物汁, 讓寶寶嘗一嘗。 寶寶喜歡吃炒菜的好味道, 會伸手搶勺子。 酸甜菜汁是寶寶最喜歡的。 如果吃苦瓜也不妨讓寶寶嘗嘗, 嘗到苦味他會躲開, 閉緊嘴唇表示不愛吃。 不要讓寶寶吃太咸的味道, 因為4個月時腎臟還不可能將過多的鹽排除體外, 鹽存留過量會使寶寶皮下積存水分而成水腫。

找朋友

目的:發展與人交往的能力。

前提:見人會笑。

方法:抱孩子在街心公園玩,

Advertisiment

讓他看到有些小朋友在學走, 或在滑梯上玩耍。 先讓他在遠處觀察, 漸漸走近, 如果寶寶在笑, 表示他喜歡同小朋友接近, 讓他同小朋友“握握手”。 如寶寶撲到母親懷中, 表示他害怕, 不要勉強, 只讓他在旁觀看, 直到出現笑容時才讓他與別人親近。

配樂搖擺

目的:配合音樂節律, 身體作搖擺運動。

前提:學會扶腋站起和邁步。

方法:在胎教音樂節律下, 家長握穩寶寶雙腋, 懸空提起, 接著節拍使寶寶左右擺動。 漸漸減少往左右擺動的力量, 觀察寶寶會自己使勁, 使身體左右擺動。 以後再學習配樂旋轉, 使寶寶學習旋轉平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