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大特徵判別寶寶是活潑還是過動

過動兒的行為模式及特徵

過動兒的行為模式, 常造成人際上產生許多問題, 也可能被排擠, 無法與他人保持良好的互動, 或是無法與人建立長久穩定的親密關係, 長期下來, 也使得他們受挫, 容易沮喪, 常常產生負面情緒, 衍生許多心理及精神的困擾。

過動兒行為三大特徵

特徵1:注意力欠缺

無法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工作或遊戲, 例如上課不專心聽講, 一有聲音或刺激, 馬上分心被吸引;或做功課拖拖拉拉, 因注意力不集中, 常忘記該做的事, 或需要帶的東西等。 也常粗心大意、容易犯錯;並且很難持續專注在某樣工作或活動上,

Advertisiment
例如:玩玩具時, 每個玩具只玩數分鐘, 就轉移注意力了。

特徵2:過動

在任何時候及場合, 手腳總是動來動去、爬上爬下, 很難安靜下來;而且話很多…等。 例如:無論過馬路或在沙發上, 總是跳上跳下, 有消耗不完的精力。 他們無法好好地靜坐在椅子上, 不是動手動腳, 扭動身體, 就是坐立不安、干擾他人, 或跑來跑去、跳上跳下, 嚴重者靜不下來, 不能從事靜態活動, 上課時會離開座位等。

特徵3:衝動

常不經思考就行動, 不考慮是否適當或危險, 想做就做, 例如搶著說話或插話、不停打斷別人做事、無法乖乖排隊等候、突然出手碰人、擅自拿取他人物品或爬到危險的地方等。

藝術治療的協助

對於過動兒的治療,

Advertisiment
除了藥物治療外, “藝術治療”也是一項合併輔助治療, 可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美國的藝術治療師戴安娜斯坦瑟芬(Diane SteinS a f r an), 她有超過二十年將藝術治療應用于過動兒的經驗。

其著作《藝術治療與AD/HD》(Arttherapy and AD/HD)一書中很實用性的描述如何藉由八周的藝術治療分享團體, 來幫助孩子們增加專心度、提升自尊、對抗衝動與增加社會人際技巧等等。

過動兒最大的挑戰, 即是心理及情感問題, 除了自身的衝動、敏感、憤怒、憂慮、焦慮和沮喪之外, 也要面對外在的異樣眼光, 被排擠、被標籤化等。 在藝術治療的過程中, 透過藝療師的觀察和引導, 幫助父母瞭解過動兒的心理狀態, 協助孩子建立穩定情緒來面對生理上的障礙。

好處:沒有威脅性的藝術治療室裡,

Advertisiment
讓過動兒在這個無壓力的空間內, 經由創作, 抒發、撫平內心情緒, 並穩定其衝動的行為。

運用:藉由不同藝術媒材(如繪畫、遊戲、塗鴉等), 釋放心中的負面情緒, 也藉著沒有教條, 自由發揮的創作, 穩定衝動行為。

方式:除了一對一, 也有一對多的小團體, 鼓勵分享與討論, 藉此使過動兒學習與人好好相處, 達到人際關係的改進, 以及建立遵守規矩的觀念。

作法:藝術治療會依據不同階段、不同過動兒的狀況, 而有不一樣的媒材運用及做法。

成效:讓孩子擁有滿足感及成就感, 以達到提升自信心, 並在創作過程中, 同時訓練專注力。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狀簡易評量

1.無法注意到小細節或因粗心大意, 使學校功課、工作或其他活動發生錯誤。

Advertisiment

2.在工作或遊戲活動中, 無法持續維持注意力。

3.和別人說話時, 似乎沒在聽。

4.無法完成老師或家長交辦事務, 包括學校課業、家事等。 (非違抗性行為或因不瞭解而使得交代的工作無法完成)

5.缺乏組織能力。

6.常避免、不喜歡或拒絕參與需持續使用腦力的工作, 如:學校工作或家庭作業。

7.容易遺失或忘了工作或遊戲所需的東西, 如:玩具、鉛筆、書等。

8.容易被外界刺激所吸引。

9.容易忘記每日常規活動, 需大人時常提醒。

過動:衝動症狀

1.在座位上無法安靜地坐著, 身體扭來扭去。

2.在課堂中常離席, 坐不住。

3.在教室或活動場合中, 不適宜地跑、跳及爬高等。

4.無法安靜地參與遊戲及休閒活動。

5.動個不停(很像發動的馬達)。

6.話多(經常不斷地持續說話)。

Advertisiment

7.問題尚未問完前, 並搶先答題。

8.不能輪流等待(在需輪流的地方、無法耐心地等待)。

9.常中斷或干擾其他人、如:插嘴或打斷別人的遊戲。

說明:依據美國精神科醫學會DSM-IV的臨床診斷標準, 以上兩種評量各自計分, 單一評量中九項中至少六項, 且持續六個月或以上, 建議到兒童心智科精神科門診, 進一步確診。

父母的態度與協助

家中如有過動兒, 相信孩子本身及父母都承受著極大的壓力, 同時身心方面也感到疲備與挫折, 父母該如何對待以及著手教養一事?朱聿穗表示:“父母應先瞭解並接納過動兒, 調整心態後再去學習如何客觀處理。 ”

1.尋求醫院專科的協助。

2.生活中給予更多的包容與鼓勵, 避免責備及體罰。

3.訂定簡單的規則,在雙親每次一致的態度與堅定教導,讓孩子明白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4.正向增強做法,如:給笑臉貼紙、讚美等來取代負面言詞。

5.在家中讓過動兒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或活動。

6.給予單純乾淨的環境,減少雜物干擾,訓練專注力的集中,促使學習效果提高。

專家解說:朱聿穗藝術治療師

案例:曾經輔導過一名5歲有過動症狀,同時也被醫生診斷自閉的孩童,他沒有語言能力,由於孩子的母親在承受種種過度壓力之下,對孩子特別嚴厲,使得該名孩子極度焦慮。

分析:透過在二十幾周的藝術治療過程中,孩子確實在語言上的限制之外,找到一個抒發的管道,孩子能透過視覺創作來表達及抒發內心的不安害怕及負面情緒,然而,後來因母親的因素,迫使孩子中斷治療,朱聿穗也特別強調:“父母的態度和做法其實對過動兒而言,更是扮演著十分關鍵重要的角色。”

治療師小叮嚀:家人的態度是過動兒的安全感來源,而在兒童發展心理上,其需要元素是普及的,對待過動兒也應與其他孩子相同,在成長過程中都需要父母的涵容。如此,方能避免與過動兒緊張的相處關係,減少雙方需面對的壓力。

3.訂定簡單的規則,在雙親每次一致的態度與堅定教導,讓孩子明白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4.正向增強做法,如:給笑臉貼紙、讚美等來取代負面言詞。

5.在家中讓過動兒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或活動。

6.給予單純乾淨的環境,減少雜物干擾,訓練專注力的集中,促使學習效果提高。

專家解說:朱聿穗藝術治療師

案例:曾經輔導過一名5歲有過動症狀,同時也被醫生診斷自閉的孩童,他沒有語言能力,由於孩子的母親在承受種種過度壓力之下,對孩子特別嚴厲,使得該名孩子極度焦慮。

分析:透過在二十幾周的藝術治療過程中,孩子確實在語言上的限制之外,找到一個抒發的管道,孩子能透過視覺創作來表達及抒發內心的不安害怕及負面情緒,然而,後來因母親的因素,迫使孩子中斷治療,朱聿穗也特別強調:“父母的態度和做法其實對過動兒而言,更是扮演著十分關鍵重要的角色。”

治療師小叮嚀:家人的態度是過動兒的安全感來源,而在兒童發展心理上,其需要元素是普及的,對待過動兒也應與其他孩子相同,在成長過程中都需要父母的涵容。如此,方能避免與過動兒緊張的相處關係,減少雙方需面對的壓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