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個月寶寶生病的就醫指南

寶寶3個月了, 在寶寶成長的整個過程中, 這是一個相對“太平”的月份。

這個月, 寶寶一般不會遭受過多的疾病困擾, 媽媽們可以不用那麼緊張。

當然, 在享受快樂的同時,仍舊有一些小問題需要媽媽的關注,比如濕疹、感染性腹瀉等等。

濕疹

濕疹是寶寶時期常見的一種皮膚病, 屬於變態反應性(或稱為過敏性)疾病, 至於確切的病因有時很難找到。 通常把寶寶濕疹稱為“奶癬”, 如果用治療“癬”的藥物來治療寶寶濕疹, 病情會加重。

寶寶滿月後就容易得濕疹, 大多發生在面頰、額部、眉間和頭部, 嚴重時軀幹也有。

Advertisiment
初期為紅斑, 以後為小點狀丘疹、皰疹, 很癢, 皰疹破損, 滲出液流出, 幹後形成痂皮。 皮損常常對稱性分佈。 濕疹有時為乾燥型, 即在小丘疹上有少量灰白色糠皮帶脫屑。 也可為脂溢型, 在小斑丘疹上滲出淡黃色脂性液體, 以後結成痂皮。 通常以頭頂及眉際、鼻旁、耳後多見, 但癢感不太明顯。

寶寶出現濕疹, 父母要儘量尋找過敏原, 避免有剌激性的物質接觸寶寶皮膚, 不要用鹼性肥皂或過燙的水洗患處, 不要塗化妝品或任何油脂。 同時要注意室溫不宜過高, 否則會使濕疹癢感加重。 要給寶寶穿得寬鬆些, 以全棉織品為好。 如果寶寶得的是脂溢型濕疹千萬不能用肥皂水洗, 只需經常塗一些植物油, 使痂皮逐漸軟化, 然後用梳子輕輕地梳理掉。

Advertisiment
母乳餵養可以防止由牛奶餵養而引起異性蛋白敏所致的濕疹。

就醫指征:

如果寶寶持續哭鬧, 或瘙癢難忍抓破皮膚, 應立即帶寶寶就醫。

感染性腹瀉

2~3個月的寶寶在春夏季尤易容易得感染性腹瀉。 因為春夏季溫度回暖極適宜致病菌的生長繁殖。 特別是寶寶常用的奶瓶最容易污染, 導致寶寶腹瀉。 判別寶寶是否得了感染性腹瀉, 最明顯的特徵是寶寶拉大便次數多,但量小,有時候甚至有濃血便;嚴重的甚至會有嘔吐、脫肛的現象出現。

一旦寶寶出現感染性腹瀉, 父母千萬不能給寶寶服用止瀉藥。 服用止瀉藥不僅不能治癒某些腹瀉, 相反, 對小寶寶還有一定的副作用。 顧名思義, 止瀉藥是讓腹瀉停止,

Advertisiment
卻讓病毒排不出來, 若長期留在寶寶體內, 會造成中毒。

另外, 不少父母還讓寶寶只吃白粥。 殊不知, 寶寶腹瀉期間禁食、饑餓狀態反而會增加腸蠕動而使腹瀉加重, 部分寶寶會發生營養不良或生長停滯。 因此, 即使寶寶患病了, 也不應該簡單禁食。 要鼓勵寶寶進食, 脫脂奶、酸牛奶等都是較好的選擇。 對小寶寶應繼續母乳餵養或稀釋牛奶餵養2~3天, 隨後逐步恢復正常飲食。

就醫指征:

如果寶寶持續腹瀉3天以上, 或出現精神萎靡不振, 或嘔吐影響正常進食, 應立即帶寶寶就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