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個方法幫你高品質陪伴孩子(寫給時間少的爸爸們)

有不少爸爸給我們留言, 表示自己其實都很用心, 只是不知道該如何陪伴孩子。 譬如一位爸爸, 給我發來的這樣一段長長的字:自認為算是個及格爸爸。 不過總覺得當爸爸也不容易。 一般在外頭工作了一天, 回家後不管順不順, 心情好不好, 我的孩子都想跟我玩。 我誰也不想理的時候, 或者有其他事情要處理時, 他還想我陪他玩。 但是, 很多時候也不是身體上的疲勞, 就是覺得跟這個小屁孩玩兒不僅看起來很沒有意義, 而且孩子的遊戲把我的智商似乎不停地“拉低”, 讓我覺得自己很傻, 尤其他經常玩著玩著就不聽話了,

Advertisiment
開始哭鬧起來, 這就更煩人了。

這位元爸爸說的情況, 其實在很多爸爸身上都發生過。 一方面爸爸們時間有限, 另一方面, 許多爸爸著實不懂得如何參與到育兒中。 幸好, 越來越多的爸爸們也開始努力要去好好陪孩子了。 好事。 其實也並不會花掉你更多的時間呢。

今天我就主要聊一聊高品質陪伴孩子的方法:

▊把遊戲做通道, 跟隨孩子, 去“聽聽”他們的內心世界

遊戲對孩子的重要性, 再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而爸爸們無論是力量、思維方式還是高度、視野等, 都比媽媽更適合陪孩子玩遊戲。

可是, 很多爸爸們都無法理解, 總認為讓孩子自己玩兒也挺好。 那我先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一位爸爸和孩子在家裡扔抱枕,

Advertisiment
互相追逐打鬧。 ——這樣一個場景中, 其實含有豐富的情緒和心理動作。 孩子和爸爸玩得很開心。 孩子在追逐中鍛煉到自己的大動作以及投擲的精准度;枕頭打中爸爸後給孩子帶去快樂和成就感;爸爸如果再去誇孩子“力氣真大”、“跑得真快”之類, 都會給孩子帶去自信;爸爸和孩子鬧作一團、其樂融融, 促進爸爸和孩子之間的互相信賴和親密度。

最簡單的一個遊戲也可能有強烈的情緒暗流。 譬如我的一個朋友最近告訴我, 他把孩子從老家接到身邊了, 已經三歲了。 為了彌補之前一直缺席的損失, 所以會經常陪孩子玩兒。 不過有一個問題讓這位孩子爸很苦惱, 那就是孩子總會玩著玩著就哭鬧。 他說:孩子會讓我去扮演一個角色,

Advertisiment
而我聽不明白他意思的話, 他會突然就莫名其妙哭。

其實, 這個朋友的孩子所發洩的情緒, 跟遊戲毫無關係, 他是將別處積累的情緒借機發洩了出來。 一個長時間被父母擱著老家的孩子初回到父母身邊, 他會自己嘗試彌補曾經父母欠下的東西。

果然, 在與我的那位朋友進一步溝通後, 他又說了:

這孩子最近老喜歡跟我們玩“生孩子”的遊戲, 就是鑽到他媽媽或者我的衣服裡, 然後出生, 我們則假裝喂他;他假裝玩什麼危險物品了, 我們要假裝著急;他假裝生病了, 而我們要假裝照顧他;他犯錯誤了, 我們要假裝批評他。

其實聽他講述完, 我心裡有些酸。 孩子們要的不多, 就是陪伴。 你曾經沒有陪我, 一直缺席,

Advertisiment
那麼現在這樣子補回來吧。 你們不知道怎麼補, 那跟我做, 我教你們。 這就是孩子們的心聲。

▊放下自己的控制欲, 平視孩子

幾乎所有的父母們對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種佔有欲和控制欲。 很多父母喜歡聽話的乖孩子。 我在社區經常看到有媽媽面對調皮的小孩兒說:快過來/快停下, 乖, 你還是不是媽媽的乖寶寶?

而爸爸們的控制欲, 更多體現在, 他們希望孩子絕對按照他們的規則來遊戲、相處。 一旦孩子不願意, 他們就會有沮喪感, 發火或者洩氣, 甚至會因此把孩子惹哭。

給孩子立規矩沒錯, 但要建立在互相信賴的親子關係基礎上。 我們在抱怨孩子不乖、注意力不夠、出爾反爾等“毛病”的時候, 其實就已經把自己和孩子對立了起來,

Advertisiment
站在高處俯視和負面評價孩子。

那麼, 反過來呢?如果我們去平視孩子, 事情會發生什麼變化?我見過一個這樣的例子:

在商場裡, 一位媽媽被孩子拉到一個攤位前, 想要玩一個恐龍玩具。 可是他看起來不敢, 只是手伸出去碰一下, 又縮回來。 然後還拉著媽媽的手, 讓她去碰。 這樣反復幾次後, 媽媽有些不耐煩, 問:不是你想玩嗎?如果你不想玩, 那我們就走吧。

孩子的表情明顯有些不情願了, 嘴巴撅了起來。

幸好旁邊的孩子爸爸走近來。 他學孩子的樣子, 也害怕似得摸一摸恐龍, 然後又縮回手, 並且還發出好玩兒的“啊呀啊呀”聲。 孩子一下子樂起來。 很快在爸爸的引導下, 孩子開始敢摸摸那個面目奇怪的玩具, 並且咯咯直樂。

這是一位智慧的爸爸。孩子走出我們的“控制範圍”,或者不能按照我的意願去做,不少父母就會陷入無力的狀態。這樣的事情點滴累積下來,一定會消磨親子關係。但如果我們放棄自己的控制欲,放低自己,站到孩子的角度,去接納他們,甚至用有趣的方式去模仿從而“接近”他們的心,那麼陪伴孩子這件事,一定會容易很多。

▊高品質陪伴孩子,並不限於大段的專門時間,你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

之所以參與育兒這件事會讓爸爸們頭疼,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們認為好好陪伴孩子,就一定需要留出專門的大段時間,以及設計專門的遊戲。其實不然。

恰恰相反,陪伴孩子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從枕頭大戰,到一起逛街、散步;從孩子哭鬧你的同理、安撫,到一起玩泥巴踩水;從討論一個螞蟻的生活方式,到聽孩子說他做過的一個夢。

給孩子來一個騎馬或者飛機抱;面對情緒低落的孩子,用一個爽朗的玩笑去化解並讓孩子破涕為笑;用一種奇怪的聲音給孩子講故事;面對孩子其實畫得不怎麼樣的一幅畫,給出一聲大大的讚歎;再或者爸爸教孩子學會下一種棋,進行一種體育技能鍛煉等。所有這些都是爸爸能給孩子的珍貴禮物。

TIPS:

陪在孩子身邊不叫陪伴,看管孩子不讓他做這做那不叫陪伴,說教不叫陪伴,孩子要什麼就買什麼更不叫陪伴。真正看見孩子,以及看見孩子的需求,才算高品質陪伴。

當然,除了做到上面的三點,好爸爸還有必要瞭解孩子的年齡特點,懂得孩子的心理需求,並給予必要幫助與支持。這些方面的內容,我會在接下來的爸爸專題中依次講到。不急,慢來。

這是一位智慧的爸爸。孩子走出我們的“控制範圍”,或者不能按照我的意願去做,不少父母就會陷入無力的狀態。這樣的事情點滴累積下來,一定會消磨親子關係。但如果我們放棄自己的控制欲,放低自己,站到孩子的角度,去接納他們,甚至用有趣的方式去模仿從而“接近”他們的心,那麼陪伴孩子這件事,一定會容易很多。

▊高品質陪伴孩子,並不限於大段的專門時間,你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

之所以參與育兒這件事會讓爸爸們頭疼,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們認為好好陪伴孩子,就一定需要留出專門的大段時間,以及設計專門的遊戲。其實不然。

恰恰相反,陪伴孩子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從枕頭大戰,到一起逛街、散步;從孩子哭鬧你的同理、安撫,到一起玩泥巴踩水;從討論一個螞蟻的生活方式,到聽孩子說他做過的一個夢。

給孩子來一個騎馬或者飛機抱;面對情緒低落的孩子,用一個爽朗的玩笑去化解並讓孩子破涕為笑;用一種奇怪的聲音給孩子講故事;面對孩子其實畫得不怎麼樣的一幅畫,給出一聲大大的讚歎;再或者爸爸教孩子學會下一種棋,進行一種體育技能鍛煉等。所有這些都是爸爸能給孩子的珍貴禮物。

TIPS:

陪在孩子身邊不叫陪伴,看管孩子不讓他做這做那不叫陪伴,說教不叫陪伴,孩子要什麼就買什麼更不叫陪伴。真正看見孩子,以及看見孩子的需求,才算高品質陪伴。

當然,除了做到上面的三點,好爸爸還有必要瞭解孩子的年齡特點,懂得孩子的心理需求,並給予必要幫助與支持。這些方面的內容,我會在接下來的爸爸專題中依次講到。不急,慢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