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歲甜心怎麼成了哭鬧大王

2歲的孩子突然“不聽話”。 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 已經慢慢地會走會說, 雖然還不成熟, 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新奇感, 開始有了一些想法, 並試圖去做, 因而會有比之前更多的需求去滿足。 而這些要求一旦沒有被滿足, 孩子就容易通過哭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甚至以此來逼家長就範, 達到自己的目的。

其實, 這世上只有兩種孩子:一種是聽父母話的孩子, 一種是聽自己話的孩子, 並沒有所謂的“不聽話”的孩子。 所謂的“不聽話”, 只是孩子的內心需要增多了, 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 開始不完全聽父母的話,
Advertisiment
人們還給這種現象定義為“叛逆”。
所謂叛逆, 就是孩子更著重自我, 更願意聽自己的話, 內心產生了更多的需要, 他更願意用自己的方式去滿足自己需要的階段。 如果我們這樣理解孩子的叛逆期, 就會覺得孩子的哭鬧是很正常合理的事情了。
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 某種意義上的叛逆是必須的。 他聽自己的話, 有自己的獨立人格, 不願意根據外界的指令來規劃自己的人生, 所謂的叛逆期, 更恰當的說法, 其實應該說是孩子的自主期。
比如兩三歲的孩子, 興趣點非常多, 對世界充滿了好奇, 有自己的想法並想要去探索。 假如現在已經晚上七點多了, 孩子非常想出去玩, 你覺得太晚了不讓他出去, 可這時候的孩子意識裡並沒有早和晚的概念,
Advertisiment
他便會“抗議”, 而你就會覺得他叛逆了, 其實不是, 這只是孩子自主性的一種表現而已。

家長應該儘量支持孩子的自主探索, 給孩子更多的探索機會, 而不是一味地遏制、控制, 當然, 在支持孩子的時候也要有“度”, 儘量往良性方面發展。
以下是我們常見的孩子哭鬧的場景, 家長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場景一:
小孩要求坐搖搖車, 而且連續做了四五遍還要繼續坐, 不肯離開。 如果強行帶離, 必定又是一番撕心裂肺的哭鬧。

"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他吧!省得他哭鬧不止, 弄得大家精力崩潰!坐搖搖車又花不了幾個錢, 就讓他坐吧"不少父母在孩子耍性格時, 會採用讓步、滿足孩子的需求等消極的解決方法, 以求能迅速地讓孩子安靜下來,
Advertisiment
但是如此反而會讓孩子更加任性。
坐搖搖車, 是小事, 只是舉例說明, 但凡遇到類似的事情, 家長都為了圖省事, 無原則地滿足孩子的要求, 那麼以後勢必有一天, 當孩子的要求不能被滿足時, 引發孩子強烈的反彈。
如果孩子想要坐搖搖, 就事先跟他說好坐幾次, 之後還要去做其他的事情。 如果這時候孩子還是一味耍賴皮, 那只是在試探你的底線。 在孩子心裡面, 他其實是希望媽媽是一個有原則的, 說話算話的人, 這樣他可以完全地信奈媽媽。 如果你把握不好這個底線, 你將失去孩子對你的信任。
這時候孩子哭鬧, 家長要冷處理, 等他不哭之後再滿足他。 讓孩子明白, 哭不是辦法, 也不能得到自已想要的,
Advertisiment
要讓孩子明白只有在不哭鬧和恰當表達自己想法的時候, 才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場景二:
在超市時, 孩子來到玩具貨架處非要買家裡已有的一個玩具, 怎麼辦呢?

我們心裡可以拒絕, 但不能用言語直接拒絕。
如果孩子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了, 我的做法是:哦, 你想買這個車?嗯, 我也覺得這輛車挺酷的, 你看……我會陪孩子蹲下來一起欣賞這個玩具, 討論一下玩具的特點。 在理解孩子需求的前提下, 這場小小的探討已經讓孩子滿足了, 並且不那麼執著一定要買下來。
有時候, 孩子需要的僅僅是我們陪他一起看看玩具和交流下, 爸爸媽媽不必一開始直言拒絕。
場景三:
3歲的可哥到小朋友楠楠家參加生日晚會,
Advertisiment
分蛋糕的時候他忙著玩兒楠楠剛剛拆開的禮物, 等他來吃時, 發現帶小鳥造型的部分已經被楠楠吃了一半, 跺腳大叫“你吃了我的小鳥!你給我吐出來!”說著就哭起來。 楠楠嚇了一跳, 也哭起來, 生日晚會突然亂作一團。

可哥媽媽見狀先跟楠楠說了一聲“對不起”, 而後抱著可哥問怎麼回事。 可哥語不成句地哭訴著, “我要那個小鳥!他給吃了!我要他吐出來!”
可哥爸爸不禁搶白他, “哪兒有你這麼不講理的?蛋糕吃哪塊都一樣嘛, 再說這是人家楠楠的生日……”可哥媽媽用目光制止了丈夫, 摟著兒子, 慢聲細語地說, “你是想吃那個小鳥對吧?可是事先沒有跟楠楠媽媽說好, 她不知道給你留著那塊, 結果你沒有吃到, 對吧?唉, 這是挺叫人難受的, 怪不得你要生氣呢。但是楠楠已經吃了,叫他吐出來是不可能的了。你看看,能不能吃一塊別的蛋糕呢?媽媽剛才吃過了,可好吃了。”
可哥仍然哭著,但是聲音小多了,嘟囔著“我要吃小鳥,我要他吐出來。”可哥媽媽又說,“我看你是困了,今天玩兒的晚了,所以你的情緒不太好。咱們回家吧。”
路上可哥在車裡就睡著了。爸爸對媽媽嘀咕,“這孩子今天這麼不講理,你怎麼也不說他?”媽媽說,“他就是累了,孩子累的時候就可能找碴兒鬧,可可不是不講理的孩子。他這麼困,我跟他說什麼道理都沒用。等他明天精神好一些的時候我再細細地跟他說一說。”
從以上三個場景可以看出,我們有時候是可以事先預知,並防止哭鬧的發生的,但當哭鬧不可避免的發生時,我們應該如何怎麼辦呢?
當我們拒絕孩子的要求,孩子開始哭鬧了,我們要做到的是:
首先:擁抱孩子,愛☆禁☆撫他,告訴他“我愛你,但是我不能夠滿足你的這個要求。”並且簡單的解釋一下為什麼。身體的接觸對於2歲以下的孩子尤為重要,四歲以後的孩子也許會掙脫我們的懷抱,反感我們的愛☆禁☆撫,我們可以不採取行動,而是以關愛的態度和語言來表達我們對他無條件的接納。

其次,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憤怒和不滿。如果是在公眾場合,不要難為情,保持一顆平常心,告訴自己“這是正常的,這決非意味著我是一個無能的、失敗的家長,別人會理解我的,即使不理解也沒關係,解決孩子的問題是首位的,面子是其次的。如果當時的公共場所要求安靜,則平靜的引走孩子,把他帶到一個可以發脾氣但不至於干擾別人的地方。
第三,在孩子發洩的過程中,給孩子共情——“我知道你想要……我理解你現在很不高興。”同時引導孩子用語言來表達自己——“我不高興、我很傷心、我難過”等等。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從憤怒過度到難過。今後在他的願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他不會僅僅體驗幼稚的感情——氣憤,而是能夠體驗到更加成熟的感情——難過,並且接受令他失望的現實。
第四:不要急於“哄”孩子,更不要以呵斥來壓抑孩子的情緒、否定孩子的感受,“哭什麼哭?這有什麼大不了的?”等等,總之不要運用語言暴力更不要用身體暴力。
第五:有了一定的發洩之後,我們可以嘗試積極地引導他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建議一個比較有趣的替補活動,尤其是幫助爸爸媽媽一類的事情。比如,在超市,可以請求孩子幫助我們把購物籃裡的東西放在傳送帶上去。如果沒有替補活動,則給孩子一個選擇:要麼停止哭泣,繼續當時的活動,要麼繼續哭泣,但是爸爸媽媽可以選擇不參與。

尤其在家裡,我們可以平靜地告訴孩子,“如果你選擇哭泣,就自己哭一會,我先去另外的屋子,等你決定不哭了。來找我,我跟你玩。”要明白,只要有觀眾,哭鬧就會繼續上演,失去了觀眾,小演員很快會覺得索然無味,去找更加有趣的事情做了。
另外還要特別注意幾點:
1、不要威脅孩子——“再哭,我就不要你了!”“鬧什麼,待會回家收拾你!”等等。無法兌現的懲罰,不僅沒有任何效力,甚至可能失去你在孩子心裡的信任與權威。
2、不要人為地懲罰孩子——“你這麼鬧,不給你飯吃!”。人為的懲罰只能渲染家長的權威,卻會造成孩子將來必須在嚴格的管制下才能遵守規則,沒有懲罰的威脅,孩子就不自覺了。
3、不要賄賂孩子——“別鬧了,待會兒給你買冰淇淋吃!”“乖乖的,回家多讓你看會兒動畫片。”這也是教導孩子,修正自己行為的動機是為了得到獎賞,而不是這種行為是不恰當的。
相信做到以上幾點,你的甜心又會回來的。 怪不得你要生氣呢。但是楠楠已經吃了,叫他吐出來是不可能的了。你看看,能不能吃一塊別的蛋糕呢?媽媽剛才吃過了,可好吃了。”
可哥仍然哭著,但是聲音小多了,嘟囔著“我要吃小鳥,我要他吐出來。”可哥媽媽又說,“我看你是困了,今天玩兒的晚了,所以你的情緒不太好。咱們回家吧。”
路上可哥在車裡就睡著了。爸爸對媽媽嘀咕,“這孩子今天這麼不講理,你怎麼也不說他?”媽媽說,“他就是累了,孩子累的時候就可能找碴兒鬧,可可不是不講理的孩子。他這麼困,我跟他說什麼道理都沒用。等他明天精神好一些的時候我再細細地跟他說一說。”
從以上三個場景可以看出,我們有時候是可以事先預知,並防止哭鬧的發生的,但當哭鬧不可避免的發生時,我們應該如何怎麼辦呢?
當我們拒絕孩子的要求,孩子開始哭鬧了,我們要做到的是:
首先:擁抱孩子,愛☆禁☆撫他,告訴他“我愛你,但是我不能夠滿足你的這個要求。”並且簡單的解釋一下為什麼。身體的接觸對於2歲以下的孩子尤為重要,四歲以後的孩子也許會掙脫我們的懷抱,反感我們的愛☆禁☆撫,我們可以不採取行動,而是以關愛的態度和語言來表達我們對他無條件的接納。

其次,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憤怒和不滿。如果是在公眾場合,不要難為情,保持一顆平常心,告訴自己“這是正常的,這決非意味著我是一個無能的、失敗的家長,別人會理解我的,即使不理解也沒關係,解決孩子的問題是首位的,面子是其次的。如果當時的公共場所要求安靜,則平靜的引走孩子,把他帶到一個可以發脾氣但不至於干擾別人的地方。
第三,在孩子發洩的過程中,給孩子共情——“我知道你想要……我理解你現在很不高興。”同時引導孩子用語言來表達自己——“我不高興、我很傷心、我難過”等等。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從憤怒過度到難過。今後在他的願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他不會僅僅體驗幼稚的感情——氣憤,而是能夠體驗到更加成熟的感情——難過,並且接受令他失望的現實。
第四:不要急於“哄”孩子,更不要以呵斥來壓抑孩子的情緒、否定孩子的感受,“哭什麼哭?這有什麼大不了的?”等等,總之不要運用語言暴力更不要用身體暴力。
第五:有了一定的發洩之後,我們可以嘗試積極地引導他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建議一個比較有趣的替補活動,尤其是幫助爸爸媽媽一類的事情。比如,在超市,可以請求孩子幫助我們把購物籃裡的東西放在傳送帶上去。如果沒有替補活動,則給孩子一個選擇:要麼停止哭泣,繼續當時的活動,要麼繼續哭泣,但是爸爸媽媽可以選擇不參與。

尤其在家裡,我們可以平靜地告訴孩子,“如果你選擇哭泣,就自己哭一會,我先去另外的屋子,等你決定不哭了。來找我,我跟你玩。”要明白,只要有觀眾,哭鬧就會繼續上演,失去了觀眾,小演員很快會覺得索然無味,去找更加有趣的事情做了。
另外還要特別注意幾點:
1、不要威脅孩子——“再哭,我就不要你了!”“鬧什麼,待會回家收拾你!”等等。無法兌現的懲罰,不僅沒有任何效力,甚至可能失去你在孩子心裡的信任與權威。
2、不要人為地懲罰孩子——“你這麼鬧,不給你飯吃!”。人為的懲罰只能渲染家長的權威,卻會造成孩子將來必須在嚴格的管制下才能遵守規則,沒有懲罰的威脅,孩子就不自覺了。
3、不要賄賂孩子——“別鬧了,待會兒給你買冰淇淋吃!”“乖乖的,回家多讓你看會兒動畫片。”這也是教導孩子,修正自己行為的動機是為了得到獎賞,而不是這種行為是不恰當的。
相信做到以上幾點,你的甜心又會回來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