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歲~2歲半是幼兒記憶發展的關鍵期

幼兒記憶與成人記憶一樣, 是人腦對過去經驗的反映, 是幼兒積累知識經驗的基本手段, 是構成幼兒智力的主要因素。 若失去記憶, 幼兒的一切智力活動都無法進行。

幼兒智力的主要認知因素的發展, 如感知、想像和思維等都離不開記憶。 例如, 感知是認知的開始, 記憶也是從感知開始才有資訊輸入、儲存、加工和提取。 由此也可以把記憶分為認記、保持和再認、再現等過程。 但是感知的發展離不開記憶, 幼兒感知覺有許多特點, 例如, 知覺的整體性、恒常性等都是靠記憶的作用才形成的, 知覺經驗積累也是靠記憶實現的。

Advertisiment
不僅如此, 記憶還是想像和思維產生的直接基礎, 幼兒的想像和思維都是以記憶表像為操作物件, 沒有記憶表像, 想像和思維就無法進行, 而幼兒的記憶表像越豐富, 則幼兒的想像和思維就越發展。 因此, 記憶的發展能促進幼兒感知覺的發展, 而且也是想像和思維發展的基礎, 記憶的發展也能促進想像和思維的發展。

幼兒記憶與幼兒的其他心理過程一樣, 也有一個發展過程。 例如, 記憶的範圍, 記憶的保持時間等都有其發展過程, 都帶有明顯的年齡特徵。 這些都是記憶方面的發展特點, 在進行智力開發時, 一定要注意, 不要超過量的發展界限, 但對智力開發影響最大的不是這些量的發展特徵,

Advertisiment
而是記憶在質的方面的發展特徵, 這主要表現在:記憶的態度的發展, 是無意識記憶還是有意識記憶;記憶方法的發展, 是靠機械記憶還是靠意義記憶;記憶內容的發展, 是形象記憶還是抽象記憶。 有明確目的和意圖, 需要意志努力的記憶就是有意記憶:相反, 沒有明確目的和意圖, 無需意志努力的記憶就是無意記憶。 幼兒的記憶以無意記憶為主。 幼兒獲得的知識、經驗基本上都是無意識的記憶結果。 這與幼兒活動的有意性發展水準低有直接關係。 幼兒的活動往往沒有預定的目的任務, 記憶的內容主要是那些形象生活、能夠滿足需要, 感興趣的以及激起幼兒強烈情緒經驗的事物。 隨著年齡的增長, 幼兒積累的知識經驗也逐步增加,
Advertisiment
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 言語對幼兒行為的調節作用也逐步增強, 隨之, 幼兒的有意記憶也發展起來。

2歲以後, 由於表像與語言的初步發生與發展,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逐漸深入、全面, 出現了對事物的形態、大小、空間和時間關係的複雜知覺。 同時, 幼兒在感知事物時, 開始出現了思維水準的概括, 對事物能更深入地認識。 具體而言, 這一時期幼稚的感知認識能力的發展表現如下:

①皮膚覺進一步發展。 2—3歲的寶寶可以基本辨別各種物體軟、硬、冷、熱等的屬性。

②注意有所發展。 2歲以後, 寶寶注意的領域更加寬廣, 注意的事物比以前增多。 寶寶從注意身邊的各種事物, 發展為開始注意自己的內部狀態, 同時注意的時間也有所延長。

Advertisiment

③記憶有所發展。 2歲以後, 寶寶的記憶時間有所延長, 可以記住一二個月以前的事情。 同時出現了較多的延長模仿行為, 可以對以前看到的行為在新的條件、時間下重新表現出來;記憶內容也有所增多, 如此時寶寶可以背~些兒歌等。

④想像初步發展。 2—3歲是寶寶想像發展的初級階段。 在這一時期寶寶的想像主要體現在遊戲中, 會玩一些想像的遊戲, 如過家家、喂布娃娃吃飯等。

⑤思維水準有所提高。 這一時期寶寶仍然處於直覺行動思維階段, 但心理活動開始內化, 即寶寶開始利用頭腦中事物的表像進行思考, 而不再只是單純地依靠外在行為。 但此時寶寶還沒有形成一般化的概念, 還不能掌握部分和整體的關係。

Advertisiment
同時在進行思維時, 一般只能考慮事物的一種特徵, 不能同時照顧兩種特徵。 一般來說, 這時寶寶多依據自己的經驗來考慮和解決問題, 還不能站在他人角度去考慮問題, 屬於“自我中心式”的思維。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