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發育>正文

2到3歲幼兒的獨立性發展

大多數活動, 包括學習, 對于幼兒來說都是新鮮而有趣的, 那么厭學情緒是怎么產生的呢?這很可能是成人喜歡以“簡單的命令”使然, 孩子容易因此對勞動和學習產生對立情緒或厭惡心理。

美國心理學家曾對1500位兒童進行長期追蹤觀察, 30年后發現20%的人沒有取得什么成就。 與其中成就最大的20%的人對比, 發現最顯著的差異并不在智力方面, 而在于個性品質不同。 成就卓著者都是有堅強毅力、獨立性和勇往直前等個性品質的人。 可見孩子的獨立品格對成長和成材是何等重要。

獨立性是指一個人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Advertisiment
它是社會生存及進行創造性活動必備的心理品質。 幼教專家指出, 生存教育的根本在于培養獨立性, 包括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 重點培養自理生活能力。 獨立性的培養必須從小抓起。

從2―3歲幼兒身心發展看獨立性的表現

一是, 要求“擺脫成人控制”。

2―3歲幼兒自我意識開始萌芽, 言語和動作的發展迅速, 對周圍世界的認知范圍擴大。 他們喜歡到處看到處摸索, 不要成人抱著, 甚至不愿讓人拉著手走路。 他們已經能表達自己的意愿, 對成人要他干的事, 往往回答“不”。 對自己要干的事又說:“我會, 我自己來。 ”

二是, 由于手腳動作還不十分協調, 走或跑容易跌倒, 用杯喝水會潑翻, 用勺吃飯會灑在身上。

這些現象通常被認為“不聽話”、“犟”。

Advertisiment

三是, 渴望與同齡伙伴交往。 交往是幼兒的一種發展性需要, 2-3歲的獨生子女尤其明顯。 他們特別喜歡與鄰里的小孩子玩, 甚至會說“沒人陪我玩, 沒勁”等。 而父母往往以不放心、不安全為由限制他的交往。

四是, 2-3歲的幼兒對自已有點會但還不熟練的事情最感興趣, 喜歡自己反復做, 如反復擺弄某一類玩具, 重復進行一種游戲等。

家庭是培養幼兒獨立性的首要場所

任何一個孩子, 無論是獨生還是非獨生, 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 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質和能力的。 獨立性同樣不是與生俱來或自然形成的, 而是后天塑造的結果。

首先, 珍惜幼兒自我獨立性意向

當孩子二三歲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出現了最初的自我概念, 以第一人稱“我”稱呼自己, 開始出現“給我”、“我要”、“我會”、“我自己來”等自我獨立性意向。 心理學家指出:當幼兒的獨立活動的要求得到某種滿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時, 幼兒就表現出得意、高興, 出現“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態度, 否則就出現否定的情感和態度。 因此, 我們必須十分珍惜幼兒的獨立性意向, 給予熱情鼓勵和支持, 使獨立性不斷發展。

父母要根據孩子獨立性的表現, 抓住2-3歲這個關鍵時期, 因勢利導地培養其生活自理能力。 “自己的事自己做”, 包括用杯喝水、用勺吃飯、小便、穿鞋襪、收拾玩具等。 若錯過時機, 形成依賴和懶惰的習慣, 改正就難了。

其次, 不要過度保護孩子

在歐美國家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獨立性的培養,

Advertisiment
推崇“個人奮斗”、而不是依賴父母和其他人, 他們主張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孩子一出生就讓他獨宿一室, 極少與父母同住。 孩子剛學走路時, 跌倒了, 讓他自己爬起來。

在我國, 目前獨生子女越來越多, 往往導致父母對孩子過度珍愛, 這就產生了過度保護和過多限制的問題。 為了安全和其他原故, 很少給1歲內的孩子提供練習坐、爬、站立、行走的機會。 孩子醒著時經常抱在懷里, 或經常讓他們躺在床上, 或坐、站在帶圍欄的小床里。 這種過度保護和過多限制實際上剝奪了孩子主動探索和認識外部世界的機會, 阻礙了他們的心理發展。 父母應了解幼兒心理發展特點, 不要壓抑幼兒獨立性活動意向,

Advertisiment
解放他們的手腳, 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培養他們的獨立自主性, 為形成良好個性打好基礎。

注意對孩子說話的口氣和方式, 要認真聽孩子講話, 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 孩子吃飯不要硬逼, 讓孩子做事盡量不用命令的口吻。 不要當眾斥責孩子 “不爭氣”、“笨蛋”、“沒出息”等, 這樣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 尊重孩子的人格, 并非是嬌慣孩子。 事實證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 大多與父母非常合作, 待人友善, 懂禮貌, 舉止大方, 自我獨立意識強, 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孩子受到應有尊重的良好反應。

民主型教養方式有利于孩子獨立性的培養, 家長不可以將自己的觀點和要求強加給孩子, 剝奪孩子獨立解決問題和自我發展的機會。

另外,從興趣上培養

讓孩子們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簡單的命令,防止他們對勞動產生對立情緒或厭惡心理。幼兒對游戲活動有強烈的興趣,讓幼兒做些象征性的勞動時,要盡量游戲化,這樣他們就會以極大的興趣積極參加,如果能經常地堅持訓練,他們就會逐步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獨立性和勤勞、不畏艱苦是密不可分的,不愛勞動,害怕艱苦,怎么能夠堅持獨立性和自主性呢。

剝奪孩子獨立解決問題和自我發展的機會。

另外,從興趣上培養

讓孩子們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簡單的命令,防止他們對勞動產生對立情緒或厭惡心理。幼兒對游戲活動有強烈的興趣,讓幼兒做些象征性的勞動時,要盡量游戲化,這樣他們就會以極大的興趣積極參加,如果能經常地堅持訓練,他們就會逐步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獨立性和勤勞、不畏艱苦是密不可分的,不愛勞動,害怕艱苦,怎么能夠堅持獨立性和自主性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