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2~24個月寶寶要養成飲水的習慣

水是人類和動物賴以生存的主要條件之一。 幼兒處於生長發育時期, 新陳代謝旺盛, 腎的濃縮功能差, 排尿量相對多, 對水的需要更為突出。 所以, 年齡越小, 需水越多, 父母應注意給孩子及時補充水分。

新生兒時期靠母乳餵養, 如母親能按需哺乳, 一般不用喂水。 1~3個月嬰兒, 每天喂水3~4次, 每次20~50毫升;4個月以上嬰兒每天喂水3~4次, 每次50~100毫升。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 應根據孩子需要自由喝水, 此時父母應準備水瓶和溫開水, 放在孩子能拿到的地方, 鼓勵孩子自己喝水。 孩子飲水的多少, 應根據飲食和天氣的變化增減。

Advertisiment
如天熱、出汗多、發熱、活動量大、水分消耗多或飲食較幹、過咸時, 飲水量會增加;而當天氣冷、活動量小, 飲食中水分多時, 飲水量會減少。


為了保證孩子飲入充足的水, 每天應安排固定的飲水時間。 此外, 家長還應注意糾正孩子不良的飲水習慣, 飯前、飯後1小時之內不喝水。 孩子消化液中各種消化酶的功能和數量一般比成年人要差。 飯前、飯後飲水會稀釋消化液, 進一步減弱消化液的功能, 長此以往可以導致消化不良。 此外, 飯前飲大量的水會使孩子產生飽脹感, 減低食欲, 影響正常的飲食, 長期會導致營養不良。


①不能邊吃飯、邊飲水或吃水泡飯。 吃飯時飲水也會稀釋消化液。 更糟糕的是, 邊吃飯、邊飲水或吃水泡飯常常會使食物得不到充分的咀嚼。

Advertisiment
我們知道, 食物消化的第一個過程就是咀嚼。 只有得到充分咀嚼, 粉碎得很細的食物才容易消化吸收。 但吃飯時飲水或吃水泡飯時, 較大塊的食物還沒有被嚼碎就滑進了消化道, 這實際是加重了消化道的工作負擔, 並影響了消化吸收。


②睡覺前不喝水。 幼兒腎臟功能較成人差, 一般夜間還會有排尿出現, 這是腎臟在完成白天沒有完成的工作。 如果睡前飲大量的水, 只會加重腎臟負擔, 並影響孩子的睡眠。


③不能用飲料代替水。 現在很多孩子更喜歡喝飲料而不是水, 有些家長就讓孩子喝飲料代替飲水, 但飲料中常常含有大量的糖分, 可使體內糖類攝入量過多, 導致肥胖;同樣也不能多喝糖水,

Advertisiment
飲糖水後, 不注意漱口, 易發生齲齒。 嬰幼兒缺水往往易被忽視, 除注意補充水分、預防嬰幼兒缺水之外, 家長還要掌握如何判斷孩子是否缺水, 主要看孩子排出的小便量, 如在一天內或者一個上午排尿次數特別少, 並且每次尿量也不多, 就應讓孩子多喝水。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