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年萬聖節是幾月幾日

2017-01-25 17876
1 2017年萬聖節是幾月幾日

2017年萬聖節的日期是:2017年10月31日(星期二)農曆九月十二

在每年的10月31日, 是西方世界的傳統節日, 主要流行於撒克遜人後裔雲集的美國、不列顛群島、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紐西蘭等西方國家。 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 戴上面具, 挨家挨戶收集糖果等。

事實上, 萬聖節也可以稱為萬聖節前夜, 英語:Halloween, 為“All Hallows' Eve”的縮寫。 人們通常是在10月31日這一天晚上舉辦各種慶典活動, 一直持續到11月1日。

2 萬聖節的由來

關於萬聖節由來的, 傳說最多的版本認為, 那是源於基督誕生前的古西歐國家, 主要包括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士。

Advertisiment
這幾處的古西歐人叫德魯伊特人。

德魯伊特的新年在11月1日, 新年前夜, 德魯伊特人讓年輕人集隊, 戴著各種怪異面具, 拎著刻好的蘿蔔燈(南瓜燈系後期習俗, 古西歐最早沒有南瓜), 他們游走於村落間。 這在當時實則為一種秋收的慶典;也有說是“鬼節”, 傳說當年死去的人, 靈魂會在萬聖節的前夜造訪人世, 據說人們應該讓造訪的鬼魂看到圓滿的收成並對鬼魂呈現出豐盛的款待。 所有篝火及燈火, 一來為了嚇走鬼魂, 同時也為鬼魂照亮路線, 引導其回歸。

在中世紀的中歐, 曾有過基督教摧毀異教徒的歷史。 可是新年夜前的祭祀慶典從未真正消除, 不過以巫術的形式出現。 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現在的萬聖節裡,

Advertisiment
還留有巫婆的掃帚、黑貓、咒語等痕跡。

3 萬聖節的習俗

1.不請客就搗亂

萬聖節(萬聖夜)的主要活動是“不請客就搗亂”(Trick-or-treat)。 小孩裝扮成各種恐怖樣子, 逐門逐戶按響鄰居的門鐘, 大叫:"Trick or Treat!"(意即不請客就搗亂), 主人家(可能同樣穿著恐怖服裝)便會派出一些糖果、朱古力或是小禮物。 部分家庭甚至使用聲音特效和制煙機器營造恐怖氣氛。 大多數家庭十分樂於款待這些天真爛漫的小孩, 於是, 小孩一晚取得的糖果往往以袋計, 整袋整袋的搬回家。

在蘇格蘭, 小孩要糖果時會說:“The sky is blue, the grass is green, may we have our Halloween.”(天是藍色, 地是綠色, 齊來慶祝萬聖節前夜), 然後以唱歌跳舞等表演來博得糖果。

2.傑克燈

傑克燈是萬聖節最廣為人知的象徵物。 在英國和愛爾蘭, 當地人原本在挖空的蕪菁中燃點蠟燭造成傑克燈,

Advertisiment
但移民到美國的人很快便採用南瓜代替, 因為南瓜比較大和容易在上面雕刻圖案。 不少家庭在南瓜上刻上嚇人的面容, 並放在大門口的階梯上, 傳統上此做法是想嚇走惡魔或妖怪。

3.咬蘋果

萬聖節前夜最流行的遊戲是“咬蘋果遊戲”(Bobbing for Apples)。 遊戲時, 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裡, 然後讓參與者在不用手的條件下用嘴去咬蘋果, 誰先咬到, 誰就是優勝者。

4.占卜遊戲

在愛爾蘭, 有一種傳統占卜遊戲, 參加者蒙著眼, 從放著幾個小碟的桌上選出其中一隻, 如摸到的碟盛有泥土, 代表來年會有與參加者有關的人過身, 如盛有水代表會遠行, 盛有錢幣代表會發財, 盛有豆代表會窮困等等。

Advertisiment
在19世紀的愛爾蘭, 少女會在灑有麵粉的碟上放蛞蝓, 而蛞蝓爬行的痕跡會是少女將來丈夫的模樣。

在北美, 傳說如果未婚女子在萬聖夜坐在黑暗的房間中, 便可以在鏡中看見未來丈夫的樣貌。 如果她們將於結婚前死去, 鏡中便會出現一個頭骨。 這個習俗自19世紀後期已經非常流行, 也有相關的賀卡售賣。

5.各種萬聖節食物

由於萬聖夜臨近蘋果的豐收期, 太妃糖蘋果(toffee apples)成為應節食品。 其他特色食品還有:粟米糖、熱蘋果酒、烘南瓜子。

萬聖節的傳統食物是蘋果汁、爆玉米花、南瓜餡餅和女巫狀的香料生薑餅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