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2-3歲寶寶的數學游戲分析

數字是人們認識世界、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 數學的學習應從童年開始。

數學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經常會用到數學, 例如去商店購買一定數量的食品, 了解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定期給寶寶測量身高、體重;去電影院需要在第二個路口向右拐等。 由此可以看出, 數字是人們認識世界、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

數學的學習應從童年開始, 這是很多爸媽早已認識到的問題, 但在如何引導寶寶學習數學上, 爸媽們的認識和做法并不是完全一致。 如有的爸媽認為寶寶學習數學就是讓他們學會數數,

Advertisiment
有的爸媽則認為學數學就是讓寶寶學習做算術題, 還有的爸媽讓寶寶學背乘法表等。 爸媽的認識和做法我們無法一一列舉, 可這些看法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寶寶究竟是怎樣學習數學的, 爸媽應該怎樣引導他們學數學、用數學。

數數中遇到的

數數, 這是每個寶寶都要掌握的技能, 也是爸媽們要求寶寶的學習內容之一。 在此, 讓我們分析下一寶寶學習數數的過程, 從中可以了解寶寶掌握數數這一技能需要哪些經驗, 需要什么樣的心理發展水平。

當我們拿一袋糖果, 請寶寶數一數其中紅色的糖果有幾塊時, 寶寶為完成這一任務, 他需要做以下幾件事:

首先, 他要能辨認袋中糖果的顏色,

Advertisiment
并能將紅色糖果區分出來。

其次, 他需要將糖果分成兩堆, 一堆是紅色的, 另一堆則不是紅色的。

第三, 他需要看看紅色糖果擺放得是否便于數數, 如果糖果疊放在一起, 就會數不清楚。 此時, 他就要把紅色糖果排成一排。

第四, 紅色糖果排成一排, 他在數數時, 需要念出數詞“1、2、3……”, 并知道數詞的排列順序。

第五, 他在念每一個數詞時, 需要一邊念數詞, 一便點著(或摸著)糖果, 而且每念完一個數詞只能點一塊糖果。

第六, 他點數到最后一塊糖果時, 知道這最后數出的數詞是表示這一堆紅色糖果的數目。 也就是說, 最后念出的數詞不僅表示這塊糖果是第幾塊, 而且它表示這堆糖果的全部數目。

從上面的分析中, 我們可以看出寶寶學習數數經歷了多么復雜的過程。

Advertisiment
他在做這件事時, 頭腦中要完成這樣六個不同的過程。 就是(1)求同, 找出要數物體的共同屬性;(2)給物體分類, 將物體分成具有這種屬性和不具有這種屬性的兩類;(3)將要數的這類物體按某種方式排列起來;(4)按習慣順序回憶數詞;(5)把排列好的物體和數詞按順序配對;(6)將最后一個數詞用來表述所數的這一堆物體的總數。

上述過程讓我們了解到, 寶寶掌握數數這一技能, 需要有求同、分類和排序的經驗, 它們在寶寶學數過程中起著基礎的重要作用, 同時, 求同、分類、排序活動也鍛煉和促進寶寶思維能力的發展。

求同、分類、排序游戲

在2~3歲寶寶的數學學習中, 爸媽帶領寶寶玩求同、分類、排序的游戲是十分必要的。

Advertisiment

求同

游戲的內容和要求有以下幾方面:

1.引導寶寶學習從許多玩具中找出一個和媽媽手中同樣的玩具(如皮球、積木、布娃娃、塑料插片等)。

2.引導寶寶找一找、說一說房間中紅色的物品有哪些(如紅圍巾、紅毛衣、紅皮球、紅燈籠等)。

3.引導寶寶看看桌上的玩具(或其他物品), 將與其他玩具不一樣的玩具找出來(如桌上放的一堆塑料玩具中有一塊積木, 桌上的一盤桔子中有一個蘋果)。

分類

游戲的內容和要求有以下方面:

1. 引導寶寶學習按物體的名稱分類, 即學習把相同名稱的物體放在一起(如把皮球、積木分別放進兩個小筐中, 將蘋果、梨、桔子分別放進三個盤子里)。

2. 引導寶寶學習按物體顏色、大小、形狀分類(如將紐扣按顏色或大小分別放進不同的紙盒中)。

Advertisiment

3. 引導寶寶學習按物品的用途分類(如將糖果餅干、香蕉放在一起, 布娃娃、皮球、積木放在一起)。

排序

游戲內容和要求有以下幾方面:

1. 引導寶寶學習將兩種物品(如木珠與紐扣, 紐扣與瓶蓋)間隔排列成一條彩帶。

2. 引導寶寶學習將兩種顏色的物品(如紅色、綠色紐扣, 紅色、白色瓶蓋)間隔排列成一條彩帶。

3. 引導寶寶學習用兩種顏色的木珠(紅色、黃色木珠)間隔穿成一串彩鏈。

上述三組游戲活動的材料可以利用寶寶已有的玩具進行, 如皮球、積木、塑料玩具、玩具汽車、布制玩具等;也可以是爸媽平時搜集的材料, 如塑料小瓶和瓶蓋, 各種紙盒, 紐扣, 大粒種子, 各種實物(如水果、糖果、蔬菜等);還有各種實物卡片(如聰明寶寶雜志提供的有關實物卡片等)。

爸媽與寶寶一起游戲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首先要引發寶寶游戲的興趣。爸媽可用生動的語言或色彩鮮艷的玩具引起寶寶的興趣。游戲開始前可以讓寶寶玩玩擺放出來的玩具或游戲材料。

其次,在玩的過程中,媽媽應引導寶寶邊玩邊說:“媽媽拿的是大皮球,我拿的也是大皮球”,或者說漂亮的彩帶上“放著一粒紅紐扣,一粒綠紐扣,一粒紅紐扣,一粒綠紐扣……”,讓寶寶邊玩邊說,可以使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又是怎樣做的,使寶寶的思維和語言都得到了相應的發展。

第三,提供不同材料或改變游戲規則都會增加或降低游戲活動的難度和要求。如讓寶寶學習按顏色將積木分類,如果積木形狀和大小都一樣而僅僅是顏色不同,這時寶寶學習按顏色將積木分類是比較容易的,而如果提供積木不僅顏色不同,其形狀、大小也不同,此時寶寶按顏色將積木分類時就需要排除形狀、大小的干擾,其活動的難度和要求都會比前面所述的要高。爸媽可根據自己寶寶的發展情況和學習能力,隨時調整游戲活動的材料和游戲規則,以促進寶寶的發展。

爸媽與寶寶一起游戲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首先要引發寶寶游戲的興趣。爸媽可用生動的語言或色彩鮮艷的玩具引起寶寶的興趣。游戲開始前可以讓寶寶玩玩擺放出來的玩具或游戲材料。

其次,在玩的過程中,媽媽應引導寶寶邊玩邊說:“媽媽拿的是大皮球,我拿的也是大皮球”,或者說漂亮的彩帶上“放著一粒紅紐扣,一粒綠紐扣,一粒紅紐扣,一粒綠紐扣……”,讓寶寶邊玩邊說,可以使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又是怎樣做的,使寶寶的思維和語言都得到了相應的發展。

第三,提供不同材料或改變游戲規則都會增加或降低游戲活動的難度和要求。如讓寶寶學習按顏色將積木分類,如果積木形狀和大小都一樣而僅僅是顏色不同,這時寶寶學習按顏色將積木分類是比較容易的,而如果提供積木不僅顏色不同,其形狀、大小也不同,此時寶寶按顏色將積木分類時就需要排除形狀、大小的干擾,其活動的難度和要求都會比前面所述的要高。爸媽可根據自己寶寶的發展情況和學習能力,隨時調整游戲活動的材料和游戲規則,以促進寶寶的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