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歲寶寶有哪些新本領?

8~12個月

他的新本領

1. 8~10個月口腔運動能力日漸成熟, 旋轉咀嚼能力較前增強, 暗示著能夠接受紋理質地更粗糙的家庭自製食物。 逐步喜歡用手指抓取食物, 並通過精細的拇指、食指遠端夾取食物。 會食物主動放開食物。 可以自己吃手指狀的食物。 能拿住勺子,但還不會用, 能表現出自己吃的欲望。

2. 10~12個月出現口腔內轉動咀嚼模式。 當有人為他們拿著杯子時, 寶寶能夠大致將嘴唇放在杯子邊緣並從杯子中喝水。

他需要的食物:小塊麵包、饅頭片、一口大小量的蔬菜條等。

1. 8~10個月添加手指狀食物及較小的片狀食物。

Advertisiment
根據寶寶進食能力繼續增加食物的硬度及粗糙度, 以促進口腔、面部咀嚼肌和消化系統的發育。 如可一口大小量的蔬菜條(如土豆條、芋頭條等)和水果條/片;小片的肉質鬆軟的肉、乳酪條等。

2. 10~12個月添加各種質地的家庭自製食物, 並開始學習用杯啜飲液體。 如充分烹調過的碎肉、燉菜或蒸熟的蔬菜及罐裝水果(未碾爛的)、烤麵包片/饅頭片、小塊的薯類、稠粥、麵條、去皮的水果。

他需要的説明:讓他培養自我進食技巧和能力。

允許餐桌髒亂差

融入進餐過程, 自己動手捉、拿食物, 是此階段寶寶最津津樂道的遊戲, 同時也是學習和培養自我進食技巧和能力的重要階段。 不要因為擔心寶寶吃不飽或吃得過於淩亂而阻止他們自己拿食物,

Advertisiment
更不要枇評甚至呵斥他們的“邋遢動作”, 因為寶寶在把餐桌和食物弄亂弄髒的同時, 正是他們進行感知、學習和分類的過程。 國外有研究發現:寶寶在餐桌上吃得越“髒亂”,代表著他學習、體驗得越多。 主動進食的行為顯然是有利於寶寶接受各種食物的, 呵斥、阻止和批評會增加寶寶對食物和進食的恐懼或反感, 也不利於其社會心理的健康發展。

給他演示“嚼”食物

最初, 寶寶還不太會“嚼”食物, 這就要求家長通過“演示”來教他們如何在將食物放入嘴中後將其嚼碎。 家長的教學過程, 不僅有利於寶寶加速掌握進食技能, 還是重要的親子活動, 有助於增加寶寶對食物和就餐的興趣, 幫寶寶形成健康的飲食心理和飲食習慣,

Advertisiment
培養寶寶的自主能力和安全感。

不勸食, 不干擾孩子進食

寶寶具有自我調節能量攝入量的“先天能力”, 家長應當學會識別孩子的饑餓及飽腹感信號, 同時需要意識到:強制性地勸導寶寶多食或少食, 要求他們攝入更多或更少的食物, 必然干擾他們正常的能雖攝入自我調節能力。 在每餐的初始階段, 寶寶的饑餓感較強, 此時應容許他們自己進食;一旦他們有疲憊的表現, 家長應及時幫助他們進食餘下的食物。

健康的家庭食物選擇

家庭的食物選擇會對寶寶的飲食產生長遠影響, 因此, 家長首先要有建立家庭健康飲食習慣的意識, 以免因自身的錯誤認識而誤導寶寶終生。

紿寶寶適當的食物

部分家長會因為害怕寶寶嚼不好或咽不下顆粒、塊狀食物而繼續讓他們吃泥糊食品,

Advertisiment
這樣會讓寶寶錯過鍛煉進食技能的重要階段, 影響後期的進食能力;同時, 還會因食物營養密度不足而影響正常的生長速度,並形成挑食、偏食的壞習慣。

乖乖網溫馨提示:

安排寶寶坐在兒童餐椅上就餐, 是科學的培養方法, 有助於儘快建立良好的用餐習慣和就餐時間觀念。

帶皮或帶殼的食物, 以及可能粘黏在口腔上顎的食物(例如:塗抹了芝麻醬的麵包)可導致嗆咳,應儘量避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