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歲以上幼兒生理特點及保健

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心頭肉, 作為父母, 一定要做好幼兒寶寶的生理保健工作。 下面, 一起看看一歲以上的寶寶生理保健知識。
神經系統
兒童對外界刺激反應性強, 適應能力差, 抵抗力弱, 因而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響。 兒童的神經系統也是隨著生長發育逐漸完善的。 兒童越小, 大腦皮質越易興奮, 也越易疲勞。 聽課時, 兒童的主動注意力維持時間較短, 並易為外來刺激所分散。 年齡越小, 探究反射越強, 主動抑制差。 因此作息時間要考慮到不同年齡的特點而給予合理安排, 勿使負擔過重。
運動系統
兒童骨組織內含鈣較少,
Advertisiment
骨化過程尚未完成, 骨骼彈性強, 容易彎曲。 因此, 必須教育兒童注意正確的姿勢和體位, 以免造成駝背、脊柱彎曲和胸部畸形等。 學校在安排課桌椅時, 應根據兒童生長發育的特點, 盡可能安排不同高低的課桌椅。 骨盆的發育要到 20 ~ 21 歲才完成, 少女從高處向硬的地下跌下時, 易使未接合的骨盆發生不易察覺的轉位。 因此, 在安排女生跳高時, 除設有沙坑外, 還應採取其他措施, 以保護骨盆免受損傷。 兒童的肌肉比成人容易疲勞, 尤其是單調動作和長時間使身體保持單一姿勢時, 更易發生疲勞。 因此在組織勞動和安排活動時, 應盡可能照顧生理和體質的特點, 根據體力強弱安排任務, 在月經期間,
Advertisiment
一律不參加較重體力勞動、運動和下水勞動。 在安排勞動時應盡可能多樣化, 注意工種的選擇、勞動休息制度的合理安排, 以加強勞動保護等等。
消化系統
兒童的乳齒質軟而脆, 恒齒釉質比成人薄, 很容易損傷或侵蝕成齲齒。 所以, 飯後要漱口刷牙, 晚上睡前刷牙更為重要, 6~7歲開始換恒牙, 特別要注意預防。 最好每年檢查牙齒1次, 一旦發現壞牙, 要及時填補或拔去。 兒童的胃液酸度較成人低(約為成人的 65 ~ 70 %), 消化能力較成人差, 胃的容量不大, 胃壁又薄, 容易發生消化不良, 故需注意飲食衛生和合理的營養。
呼吸系統
兒童的呼吸道比成人短而狹, 組織柔嫩, 呼吸道粘膜易受損傷, 呼吸道壁的血管和淋巴管較多。 肺泡比成人小,
Advertisiment
腦廓發育與胸廓肌肉較成人差。 因此兒童、少年鍛煉身體、勞動、戶外活動, 可以加強呼吸鍛煉, 使兒童有比較深長的均勻呼吸, 以便充分供給身體需要的氧, 促使體力的發育。
感覺器官
兒童的皮膚細嫩, 表皮易剝脫, 易使皮膚感染而發生皮膚病。 所以應經常洗澡和勤換內衣, 防止皮膚病的發生。 兒童的聽覺器官要到 12 歲時才發育完善, 應教育兒童不可用尖硬物或手挖耳, 並保持耳內清潔, 避免髒物積水流入耳內, 特別是游泳後, 應保持耳內乾燥。 鏈黴素類藥物應用要特別慎重以防耳聾。
(責任編輯:倪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