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0-12歲孩子不同階段應該如何養育

有人將養育孩子比作不計回報的投資, 父母傾盡自己所有的愛, 只為了孩子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可是健康快樂只是基本, “父母之愛子, 則為之計深遠”。 而計深遠的最好方法就是在不同的階段我們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來應對孩子不同階段的成長需求。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0-12歲孩子在不同時間段應該如何去養育。

1.孩子0-3歲:陪伴孩子

據研究發現, 孩子的早年成長經歷往往會影響進入小學後的表現。 如果孩子對自己的評價不高, 做事沒有自信, 很可能是因為他在幼兒時期沒有得到父母的陪伴和關懷。

Advertisiment

不管父母是不是職場人士, 都應當多多陪伴孩子。 媽媽母乳餵養的溫暖感覺、爸爸媽媽換尿布時的身體接觸, 父母的擁抱、聲音等等, 都可以幫助孩子建立一種安全感。

如果孩子沒有在這個階段建立安全感, 在後續的發展過程中就容易出現一些情緒、行為方面的問題。 可能會表現得過分依賴, 也可能完全不信任別人。

2.孩子3-6歲:提供各種新事物

孩子到達這個年齡段, 開始發展出自主意識。 這並不是教孩子知識與技巧的時期。 這個階段要把目標放在紮穩基礎, 打造念書和運動都能兼顧的大腦, 將心力放在改掉影響鍛煉大腦功能、本能及心的“腦部壞習慣”。

孩子會對各種事物表示好奇, 這裡摸摸那裡碰碰, 探索周圍的世界。

Advertisiment
家長應當給予孩子的愛就體現在支持、鼓勵和引導孩子接觸、探索這個世界。 孩子看越多事物, 大腦思維會越靈活。 這個階段要讓孩子變得聰明起來, 爸爸媽媽一定要讓他多看多聽。 比如拼湊玩具、讀兒童繪本、聽國學機, 都能鍛煉孩子大腦。

3.孩子6-12歲:培養孩子自信心

小學階段主要是6-12歲。 這個階段是勤奮感和自信心培養的關鍵時期。 這個時期兒童的大腦, 屬於接受越多父母的指示、命令, 表現就會變得越差, 因此具有豐富人生經驗的大人, 必須妥善指引一條明路, 而主要關鍵就是“丟出好的問題”。

當你看到孩子做事磨蹭, 對待學習總是三分鐘熱度時, 不要用命令去束縛他。 最好是將“要這樣做才對!”的命令改成選擇題,

Advertisiment
以“你想要怎麼做呢?”來詢問, 讓孩子能自己選擇。

這個階段家長要鼓勵孩子學習並表達出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樣有能力, 並且讓孩子體驗到“只要我努力了, 就能得到肯定”, 這樣慢慢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 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機會, 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積極情緒體驗, 避免對孩子吹毛求疵, 讓孩子感覺不如別人。

每個孩子都是唯一的個體, 在他們成長過程中, 作為長輩的父母和老師都應該尊重他們的獨立人格, 給予相對的自由讓他們去成長磨練。 教他們識別面對世界上的好與壞, 而不是在溫室裡與世隔絕。 幫助他們階段性的成長, 而不是讓他們成為溫室裡永遠的花朵。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