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寶寶一歲多了,玩具和吃的都不願意公享怎麼辦
問題 【乖乖問答】 5

寶寶一歲多了,玩具和吃的都不願意公享怎麼辦

問題描述

寶寶一歲多了,玩具和吃的都不願意公享怎麼辦

網友回答
最佳答案 從小寶寶們一開始交往,就應該確立一個原則,誰的玩具誰就有決定權,成人不能強行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分給別的寶寶,也不能誘勸他讓給別人。如果是公共的玩具或遊戲器械,誰先拿到或是誰先開始玩,他就有權決定繼續玩還是離開,其他寶寶必須等待。通常要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孩子會哭鬧,成人可以用平和的口氣說:“我們要學會等待!”也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其他玩具吸引他暫時離開。孩子不願意分享的時候,成人千萬不要說他“你就是小氣”、“小氣包”等等。不斷地給孩子貼這樣的標籤他永遠學不會分享。孩子清楚他對自己的物品擁有自主權,之後才談得上分享。如果成人出於面子,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強行給別的孩子,那麼就意味著你告訴你的孩子,他也可以搶別人的玩具,所以無論何種情況,規則必須是統一的。正常在三歲之後,孩子瞭解到玩具分給別人玩,自己還是可以把它要回來的,這樣他就樂於分享了。三歲之前千萬不要急著培養孩子的大公無私的品德。
2016-06-24 寶寶才一歲哦~知道了大小之分很厲害呢,媽媽要先拍拍手稱讚孩子真棒,千萬不要吝嗇給孩子稱讚、鼓勵,這可是能影響到孩子的一生,越早受到稱讚的孩子越懂得什麼是自信心,然後媽媽就要開始教育孩子懂得好的東西要分享,知道什麼是尊老愛幼,什麼叫“孔融讓梨”,把好的東西讓給對方那是中華千年來的美德,也讓孩子學會尊敬對方,孩子還很小,很多事情不是我們大人能預估得到的,不能用大人的眼光來看待孩子,也別期望孩子能“一點就通”,上面的例子換做氣球也是一樣的,一個大氣球和小氣球,孩子的眼睛看到的、想得到的都是毫無意識的一個動作,他並不知道這個動作後面的深意,媽媽要想的要做的是如何的教育孩子在外要學會尊敬他人就夠了
2016-06-24 “小氣”是一種不良的性格特徵,及早防止與糾正孩子的“小氣”行為,是父母早期教育的重要內容。 那麼,“小氣”的兒童都有哪些表現呢? 兒童心理學家研究指出,“小氣”的兒童,除了具有“食物不肯給別人吃”、“玩具與學習用等不願借別人用”的最直接特點外,還具有如下主要特徵:做事斤斤計較,愛講條件;自我犧牲與奉獻精神較差;自私自利;思想比較保守,缺乏同情心;適應能力較差;心胸狹窄,嫉妒心強;做事比較猶豫、多疑,缺乏果斷性。 孩子為什麼會形成“小氣”的性格呢?這主要是因為:孩子身邊人員的“小氣”行為與不良教育的影響;父母及家人過於溺愛孩子,使孩子養成了獨食、獨玩等不良行為習慣;孩子缺乏交往,沒有機會體驗到與人分享的快樂;有的家庭經濟狀況不佳,孩子的一些要求不易滿足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怎樣培養孩子慷慨待人的品格呢? 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父母的行為對孩子有著最直接、最持久的影響作用,為孩子樹立學習與模仿的榜樣,是父母的首要任務。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首先做到慷慨待人。如肯把東西借給鄰居使用,能主動把好吃的食品拿出來讓別人吃,樂意把自己心愛的物品轉讓給別人等。 在孩子熟悉的人群中尋找慷慨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