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父母需慎對孩子“秩序敏感期”

孩子每天出門回家時,要自己按門鈴、自己按電梯,否則拒絕進家門;吃玉米,不吃外皮破的顆粒;吃餅乾的時候,要把餅乾上面的杏仁粒摳下去;中午吃飯的時候,要用眼睛檢驗一下即將入口的木耳和蘑菇,裡面不能夾雜其他東西;玩滑梯的時候,示意媽媽只能在滑梯的同一邊站立保護;看電視的時候,要在肚子上圍上毯子;貼貼紙的時候,只要貼紙被撕壞了,就不要不貼了;家裡一隻小恐龍的角掉了,找不到了,小傢伙睡前大哭,哄了半天都不行;晚上媽媽摟著睡覺的時候,要求媽媽把左手臂拱起來跨過寶寶的肩膀,右手臂平放在寶寶枕頭的上方……這就是處在秩序敏感期的然寶。


有的家長誤將孩子敏感期的表現,當成是孩子無理取鬧,當孩子有敏感期行為表現時,錯誤地認為要趁著這個機會扳一扳孩子的倔脾氣,採取的方式是“鎮壓”,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更大的心理衝突,不利於孩子規則的建立。

兒童的秩序敏感期呈現螺旋上升的三個階段:階段一,為了秩序的破壞而哭鬧,秩序一旦回復就會平靜下來;階段二,為了維護秩序而說“不”,自我意識開始萌芽;階段三,為了維護秩序而執拗,一切要重新來。

孩子執拗的這個階段可能是家長最為苦惱的時期,因為執拗的要求具有不可逆性,讓人感到無奈。但是,成人還需要尊重孩子這一生命現象。大人應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考慮,更多地去體諒孩子感受,所要做的就是:

(1)放慢速度,注意觀察和傾聽孩子;

(2)已經發生了,就陪伴孩子,准許孩子把惱怒哭出來,讓孩子發洩後,孩子自己就會接納已經發生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