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小學生也成月光族?! 金錢教育也是品格教育

“二十年前,媽媽還在為一角錢兩個的糖果和同班的小朋友大打出手,一晃二十年過去了,我的孩子每天的零花錢就是這的幾百倍。”

月光族從小學就已開始

玲玲媽在網上吐槽現在的小朋友生活太優越,吃好穿好家裡寵,每個月的零花錢攢下來也非常可觀。現在不少小學生都有自己的“小金庫”,基本上都是每天從爸媽那裡“領”來,沒用完的零花錢。少的一天5毛,多的一天10元,甚至更多。一個月下來大到五六百也是有的,因為沒有金錢的概念和理財觀念,許多小朋友多數時候都是花的一分不剩,活脫脫的小小“月光族”啊。

一位小學老師說,如今生活越來越好了,孩子們有自己的小金庫,有充分的支配能力,但是,由於父母或者學校針對孩子消費的教育比較少,小學生中存在著互相攀比、講吃講穿、花錢大手大腳的不良習慣。一名小朋友買了新型玩具,班上的其他同學也會跟著買。

年紀尚小的他們對於金錢的概念和理解卻基本上處於一個盲區。調查顯示,學生們用零用錢買得最多的是文具、書和零食。在“購買原因”中,多數孩子選擇了“自己喜歡”,其次才考慮“對自己有用”。現如今不讓孩子接觸金錢是不現實,不科學,也不明智的,壓抑孩子的物質欲望往往適得其反,不如教會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理財觀。別讓孩子變成理財上一窮二白的“小富翁”。

金錢教育,家長可以這樣做

生活中,孩子們接觸到的往往是金錢的物質形態,而看不到潛在在背後的“精神內涵”。不少家長認為過早的與孩子談論金錢會使孩子功利化,但事實上,讓孩子從小認清金錢的本質是非常有必要的。

研究證明:孩子金錢觀的萌芽期是在6歲以前,形成期是在6歲至12歲,12歲至18歲是發展期。從這個意義上講,循序漸進地對孩子進行金錢觀的教育,有助於培養孩子正確的生活態度、理解金錢與人生的關係。這些對孩子為未來的生活做好準備、實現自己的願望,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金錢教育,也是品格教育。面對如何給孩子進行金錢教育,家長可以這樣做。

1.定期給孩子零花錢

一位媽媽是這樣做的,給孩子一個記帳本,然後每個星期固定某天給孩子零花錢,從零花錢發放日期為分期進行每週記帳,內容為記錄發放金額和消費記錄。而零花錢是否發放以及是否足額發放,主要根據孩子的帳本與現金是否匹配。如果帳本上的數字和現金吻合,就給足下個星期的現金,如果不吻合就要進行扣款,連續三次以上不吻合將停止發放一周。雖然教會孩子記帳需要耗費一點心力,可一旦孩子學會了,那就是終身受益。

2.讓孩子接觸理財的基本常識

除了基礎的認知知識,也要儘量提供機會讓孩子接觸基本的理財常識。可以在去銀行取錢後者存款的時候帶上孩子。首先讓她知道銀行是幹嘛的,自動取款機是怎麼吐出鈔票來的。去了幾次之後,孩子對銀行有了初步的認識。

3.鼓勵孩子自己購物

自己購物,能夠加深孩子對金錢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培養獨立自主的意識和能力。有的媽媽會帶著孩子去超市,並且把定額的錢給寶寶,鼓勵寶寶自己去買,爸媽就在旁邊陪伴,適當的提出建議,最後的決定權還是留給孩子,有時候孩子買多了,也不會多給孩子錢,並鼓勵孩子從選購的物品中挑選出需要的,説明孩子合理的規劃和使用金錢。不僅加深了孩子對金錢的理解,同時也讓他們明白金錢是有限的,不可以打手大腳,想買什麼就要什麼。

金錢本沒有什麼好與壞,更不分黑與白。只有正確的使用和不當的使用。對金錢正確的認識不但不會使孩子將來滿身“銅臭”味,相反的,在孩子今後的成長中還能預防孩子因為對金錢不瞭解而產生的不良心理。要知道,孩子遲早是要接觸金錢的,與其讓未來不知好壞的外界因素去“教會”孩子金錢,不如在合適的時候自己給孩子樹立真確的金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