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聰明父母早早教孩子分享

愛孩子是家長的天性,為人父母者總是千方百計將自認為最好的東西毫無保留地給孩子。但沒有原則的愛其實只是愛的名義下的傷害,會讓孩子的品德出現失衡。

在這個物質充裕卻交流匱乏的時代,父母們描述起自家孩子時,我們常聽到“霸道”“自私”“小氣”之類的評價,這其實一點都不奇怪。他們沒有和兄弟姐妹分享事物的機會,常常是全家寵愛於一身,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都歸他一個人享受。長此以往,孩子心中只有自己,認為一切好東西都應該只屬於他一個人,而這必然會形成霸道、自私、獨佔等不良品質。

這些不良品質必然會對孩子一生帶來傷害。任其發展是每一位父母都不願看到的局面,而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讓孩子學會分享。當孩子把所有好吃的、好玩的據為已有的時候,父母一定要鼓勵孩子與他人分享,讓孩子體驗分享帶來的掙扎、猶豫、忍耐、克制和堅持,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慢慢理解分享的真正含義,學會發自內心的分享,成為一個樂於分享、習慣分享的人。

分享是孩子獲取快樂的一種較高層次的行為,學會分享,就為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健康人格打下了基礎。父母們如何鼓勵孩子與人分享,體會分享帶來的快樂?

1、給孩子提供一個與人分享的環境

家裡的食物、用品要全家人一起享用,避免孩子獨佔,尤其是孩子喜歡的。父母還可以為孩子樹立榜樣,做與人分享的模範,經常主動地關心幫助他人,讓孩子感受到給予的快樂。

2、讓孩子自己分配食物

父母也可以常給孩子提供為父母服務的機會,如家裡買了水果、糕點時,叫孩子來分。並且要讓他長幼有序地分配食物。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僅學會了與人分享,而且明白了應該尊敬長輩,關心父母。

3、讓孩子理解分享的內涵

很多父母都會忽略“分享的內涵”。因此,父母讓孩子與小夥伴共用自己的東西,不僅僅提醒孩子該怎麼做,還要告訴他們為什麼這麼做,引導孩子明白能和別人分享是有愛心,與人友好的表現,他會因此而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4、肯定孩子的分享表現

當孩子做到與人分享時,父母別忘記給予鼓勵和誇獎,以鞏固、強化孩子的良好行為。對孩子每個慷慨舉動都要表揚,得到表揚後,孩子會更加投入。因此,在孩子有分享表現時,要多多進行肯定和鼓勵。

5、有一點也提醒大家注意:不要強迫孩子分享

美國育兒專家蜜雪兒.拉羅維表示,與大人一樣,小孩子也會有自己特別珍愛的玩具或者圖書,如果孩子不願與他人分享,千萬不要強迫。但可以提醒孩子,與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不要把自己珍愛的東西拿出來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