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教育不將就,也請別勉強

從寶寶還在學齡前階段,家長便開始對寶寶進行干預性教育。簡單來說,就是勉強寶寶該怎麼做。就舉個簡單的例子,寶寶的吃飯問題是很多家長頭疼的事情。有的家長抱怨,寶寶就是不愛吃飯,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真的是寶寶不愛吃飯嗎?寶寶不願意吃飯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今天的飯菜做的不合口味,有可能是寶寶現在還不餓,有可能是身邊有太多人干預,影響寶寶吃飯的心情,有可能是飯前家長給寶寶吃太多零食影響胃口……有太多的原因家長沒有經過反思就一味得抱怨寶寶不愛吃飯。

小編親身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寶寶在外婆家吃飯一直都挺正常的,幾乎每餐都能把一碗飯吃完。可是在奶奶家,寶寶的吃飯問題卻變成讓人無奈的事。寶寶一天的飯量是之前的一半,有時候甚至不願意吃一口。很大的原因是在奶奶家吃飯時受到干預,寶寶喜歡吃青菜,可奶奶卻認為青菜不好不願意讓寶寶吃,總強求寶寶吃魚、海鮮。當寶寶光吃米飯沒有搭配菜時,奶奶又一定要讓寶寶搭配些菜。這樣時不時的干預讓寶寶吃飯的節奏被打亂了,勉強寶寶一定要吃魚讓寶寶很生氣,於是寶寶便會發脾氣表示不滿,漸漸地進食量變少了。

這就是家長的勉強,勉強孩子一定要怎麼做,忽視了孩子的自主性,反而結果適得其反。這樣的教育也是孩子最反感,也是我們最不提倡的。

當孩子開始上學接受教育時,通常在滿3周歲之後,很多家長便開始急於培養孩子,給孩子報很多培訓課,讓寶寶學習很多技能,就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希望孩子全面發展的心情我們能理解,但是如果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沒有讓孩子真正喜歡上這門藝術,便強迫孩子必須接受這些課程,不僅是對孩子的不尊重,還會讓孩子的成長受到影響。看到過許多類似的新聞,有的孩子承受不了家長過重的期望,被迫接受家長勉強式的教育,最後不僅性格變得孤僻敏感,還容易生病。所以如果你想讓孩子參加某些培訓時,一定要先征得孩子的同意,孩子真正感興趣的事,才會全身心投入學習,這樣才有可能達到預期雙倍的效果。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肯定是要給予一定的干預,防止孩子走彎路。但是過多的干預,勉強式的教育滿足的只是家長的私心,而並不能真正對孩子的成長起到積極的作用。最近中考、高考都剛剛落幕,本應該是考生們放下擔子盡情放鬆的時候,可是卻總是聽到很多關於某某學生因高考失利自殺的新聞。學生們的心理素質這麼薄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自家庭的壓力,家長勉強式的教育方式往往讓孩子喘不過氣,過重的壓力沒能轉變成動力,反而將他們推向深淵。家長們應該反省自己,是否強迫孩子太多,是否不夠關心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否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讓孩子承受過重。

孩子應該享受自由、無拘無束的時光,不要讓你的勉強式教育剝奪了孩子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