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專家解答孩子吃藥是非題


相冊

兒童服中藥的8道是非題

1、孩子嫌中藥苦,不如給他摻點兒紅糖水吧

錯。

幾乎所有孩子都害怕中藥的苦味。一般可以在服藥後給孩子吃一點冰糖,或者喂他幾口紅糖水。但是,對於熱性病證患兒,最好不要在他們的藥中摻紅糖水。因為紅糖是熱性的。

小兒服湯藥不能急於求成,尤其嬰幼兒,可以先吃幾口藥,喂少許糖水,慢慢再喂藥。若方中有苦寒中藥,如黃連、黃芩、山梔等,也可用增加甘草的辦法減輕苦味。

2、最好在兩餐(或兩次餵奶)之間給孩子喂藥

對。

在餐間給孩子喂藥有利於藥物吸收。孩子飽食後吃藥容易造成嘔吐。此外,服藥溫度要適中,藥湯過熱易燙傷咽喉、食道及胃黏膜;過涼則會致胃部不適,腸道功能紊亂,影響藥效。

3、捏鼻子灌藥的土辦法最管用

錯。

對付不肯喝藥的孩子,不少家長都會使出這麼一招:捏住鼻子猛灌藥。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很容易導致藥液嗆入孩子的氣管或肺中。容易誘發意外。對拒服湯藥的小兒,科學的方法是固定頭和手,用小匙將藥液送入他們的口中,使之自然吞下。並敦促孩子服藥後安靜休息,避免劇烈活動而致嘔吐。

4、用茶葉水或可樂等飲料送服藥物

錯。

在給小兒服中藥時,應注意不要用茶葉水或可樂等飲料送服。小兒正處於腦發育完善時期,服用後容易形成興奮不易入睡,而不利於患兒休息和病症的恢復。茶葉水中含有鞣酸類的物質,和丸劑等中藥同時服用,易形成絡合物,不利於小兒胃腸道的吸收及排泄,特別是患有胃腸道疾病時,更不益於病症的恢復。


相冊

5、服用期間要遵守各種飲食禁

對。

服用中藥期間,一般忌食生冷、油膩等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藥物。比如,發熱患兒忌食辛辣、油膩食物;寒症患兒忌食生冷、甜膩食物;水腫高血壓患兒不宜過多吃鹽等。

6、糖漿類中成藥放在冷凍層更安全

錯。

中成藥的非處方藥應按說明書要求存放。一般應放在陰涼處。糖漿等中成藥應放在冰箱冷藏室內,但勿放在冷凍層,因為冷凍會讓藥物變質。所有藥物應放置于孩子不能觸及處。注意定期檢查家庭存放藥品的出廠日期和標示的有效期限,近效期的藥品可以早服用,過期藥品一定要廢棄。

7、服用多種藥物時最好錯開時間

對。

嬰幼兒服藥種類不宜過多,可用可不用的藥物儘量不用。如果需要同時服用幾種藥物,要嚴格遵守醫囑,將服藥時間錯開,以免藥物在體內相互作用而加劇毒副作用或降低藥物的效果。

8、通便中藥不可隨便亂用

對。

針對久病體虛便秘,可選擇緩瀉潤腸通便藥。但忌用藥性猛烈地通便藥,比如大黃、巴豆、以免瀉下太過。瀉下通便藥不能服用時間過長,以免形成依賴。


相冊

專家提醒:小兒用藥遠比成人複雜

給孩子用藥也遠比成人複雜。這是因為兒童具有獨特的生理特點,對藥物具有特殊的反應性。不信?有實例為證:小兒對某些藥物特別敏感,易造成過量中毒,如嗎啡類藥物;小兒對某些藥物又較耐受,如苯巴比妥等鎮靜劑,用藥須較成人更大。對於有些藥物,小兒的用藥量幾乎接近成人,如維生素B、C等。

因此,給孩子開藥,需要結合他們的營養狀態、體質、用藥的方式、藥物的性質等,有所變動,既要嚴格掌握各種藥物的用法,又要結合個體情況作調整,才能取得滿意效果。以下幾個小兒專有生理特點醫生和家長首先需要牢記,用藥時可得當心了:

1、如新生兒的肝腎功能發育尚不完全,影響藥物代謝和排出,許多藥物用量要減少;

2、新生兒胃容量小,口服藥物易引起嘔吐;

3、小兒的體液總量和細胞外液量較成人比例高,會影響藥物在體內的分佈。

4、小兒容易出現水、電解質平衡的失調。比如,利尿劑的應用容易引起低鈉、低鉀現象;液體過多過快引起心力衰竭和水腫。

5、幼小兒童不會述說,對耳毒藥物敏感,容易造成聽力損害

此外,通常小兒用藥多需要在家長的指導和督促下進行。因此,作為監護人的家長必須明確藥物的劑量、用藥的時間、次數、方法等。不可自作主張,任意給孩子服藥。這樣不但達不到效果,而且易引起過量中毒。有兩條原則不可遺忘:第一,最好在藥袋或藥瓶上必須注明用藥次數、藥量等。第二,藥物必須嚴加保管,放在小兒拿不到的地方,以免小兒誤服中毒。

蛋糕盒製作氧氣罩:一個嬰兒喪生前的24小時

不要孩子不避孕 法國女子殺死10名親生兒

欣喜?迷茫?揭秘男人當爹後都在想些啥?

讓老人帶孩子,會教壞小孩嗎?

39歲黎姿冒險剖腹 高齡產下雙胞胎女嬰搏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