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孕期用藥要注意什麼

養生之道網導讀:

孕期用藥要注意什麼?懷孕期間,胎兒的生長和發育直接與母體相連,如果孕婦服用了一些藥物,胎兒也會因為藥物的吸收到受到影響。孕期用藥要注意什麼呢?

孕期媽媽服用藥物時,藥物可以通過胎盤直接影響胎兒,也可以通過母體發生變化而間接影響胎兒。因此,在孕期合理用藥,不僅關係到母兒的生命安全,還對胎兒的正常發育和健康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婦女在懷孕過程中,如果生病,需合理、積極地用藥治療,否則病情發展會影響到孕婦和胎兒的健康。但妊娠期用藥有講究。

孕婦安全用藥的重要性

妊娠後,孕婦體內酶有一定的改變,對某些藥物的代謝過程有一定的影響。藥物不易解毒和排泄,可有蓄積性中毒,在孕早期胎器官形成時,藥物對胎兒有一定的影響,故感冒最好不吃藥。

但萬事都是一分為二,孕婦用藥有一定的風險,並不是完全無益。比如孕早期需要補充的葉酸,孕期需要補充的維生素藥物等,都能滿足准媽媽和寶寶對於營養的攝入需求。同時,一些疾病本身對胎兒、母親的影響遠遠超過藥物的影響,這時就應權衡利弊,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

妊娠各時期藥物對胎兒的影響

受精後1~2周:藥物對胚胎的影響是“全或無”,即要麼沒有影響,要麼有影響導致流產,一般不會導致胎兒畸形,因此在當你在不知道是否懷孕的孕前或早孕時期服用藥物,一般不會對胎兒有太大影響,不必過分擔心,也不必因此做人工流產。

受精後3~8周(即停經5~10周):稱為致畸敏感期,是胚胎各器官分化形成時期,極易受藥物等外界因素影響而導致胎兒畸形,此時期不必用藥時果斷不用,包括一般保健品、滋補藥。如必須用藥,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謹慎安全用藥。如有服藥史,可在懷孕16~20周進行產前診斷(包括B超),進一步瞭解胎兒生長發育情況及排除胎兒畸形。

孕中晚期:這一時期是胎兒的器官基本分化完成,並繼續生長。這段時間藥物致畸的可能性大大下降,但是有些藥物仍可能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

分娩前:孕婦最後1周用藥應非凡注重,因為胎兒成為新生嬰兒時,體內的代謝系統不完善,還不能迅速而有效地處理和消除藥物,藥物可能在嬰兒體內蓄積並產生藥物過量的表現。如痢特靈會抑制新生兒的造血功能、造成黃疸、溶血性貧血等;還有的能使新生兒產生低血糖;甚至有的還會導致胎兒死亡。

孕期合理用藥的原則

1、孕婦不要隨便使用非處方藥,一切用藥都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2、應選擇對胚胎、胎兒危害小的藥物;

3、應按照最少有效劑量、最短有效療程使用,避免盲目大劑量、長時間使用,避免聯合用藥;

4、非病情必需,儘量避免在妊娠早期用藥;

5、如可以局部用藥有效的,應避免全身用藥;

6、用藥前應詳細閱讀《藥物說明書》,儘量不用“孕產婦慎用”和“孕產婦禁忌”的藥;

7、如母親的疾病使胎兒染病時,應選用胎兒、羊水的藥物濃度與母體的藥物濃度相接近的安全的藥物,母子同治;

8、應使用多年廣泛應用于孕婦的藥物,儘量避免使用尚難確定對胚胎、胎兒、新生兒有無不良影響的藥物,僅有理論上評價的藥物慎用;

9、近臨產期或分娩期用藥時,要考慮藥物通過胎盤而對生產時的胎兒及出生後的新生兒的影響;

10、可以通過DNA檢測技術來區別、掌握在此期間能夠安全使用何種藥物。

孕婦患有下列疾病時應如何選藥呢?

高血壓綜合征或慢性高血壓由於降壓藥物對胎兒有不利影響,故在妊娠期慎用降壓藥物。孕婦較為適宜的降壓藥為甲基多巴、拉貝洛爾、肼屈嗪、呱唑嗪和腎上胰素β受體阻滯劑。應避免使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因它可引起新生兒嚴重腎功能不全。糖尿病胰島素對孕婦併發糖尿病者是最安全的降低血糖藥物。妊娠期不宜採用口服降糖藥,因為口服降糖藥致畸的看法雖未肯定,但這類藥物能通過胎盤,引起嚴重的新生兒低血糖。

甲亢病情輕者,一般不用抗甲狀腺藥物治療。因抗甲狀腺素生成和分泌不足,以致產生甲狀腺功能減退和甲狀腺腫。孕期禁用放射性同位素碘治療。妊娠期感染妊娠期婦女感染的可能性高,接受藥物時將對胎兒產生影響。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對胎盤屏障的穿透性不高,且毒性又低,可安全地用於妊娠各期;甲硝唑(滅滴靈)和氟喹諾酮類藥物(如環丙沙星、諾氟沙星等)對胎盤屏障的穿透性高,而在動物試驗中,氟喹諾酮類藥物可致幼年動物軟骨壞死,甲硝唑有致突變作用,故這些藥物均應避免在妊娠期使用。

以下西藥類藥物會對胎兒有危害,請准媽媽們遠離

抗癌藥:可致畸形、死胎,造成四肢短缺、外耳缺損、唇齶裂及腦積水。激素類藥物:據報導,早期應用雌激素的孕婦生下的女孩,在青春期及青春後期,可發生陰☆禁☆道腺癌。雄激素中的睾丸酮可使女性胎兒的外生☆禁☆殖☆禁☆器男性化。在妊娠14周以前,如果大劑量或持續應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如考的松、強的松等),可引起死胎、早產、唇齶裂、無腦兒等畸形。甲狀腺激素也有致畸作用。

抗生素類: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可致先天性耳聾並損害腎臟。四環素類可導致骨骼發育障礙、小肢畸形、乳齒黃染和牙釉質發育不全、先天性白內障等。紅黴素可致胎兒肝臟損傷。氯黴素可使骨髓機能受抑制以及新生兒肺出血。磺胺類特別是長效磺胺,可致新生兒黃疸。

鎮靜藥:眠爾通可致胎兒發育遲緩和先天性心臟病。巴比妥類可致指(趾)短小、鼻孔通聯。長期服用冬眠靈可致胎兒視網膜病變。

維生素類:維生素A及葉酸缺乏可致胎兒畸形;但若是孕婦服用過量的維生素A也可引起胎兒畸形。維生素D過量,可引起胎兒鈣質過多,主動脈、腎臟動脈狹窄,主動脈發育不全,智力發育遲緩及高血壓。大量維生素K可引起新生兒黃疸。

其他藥物:解熱鎮痛藥如阿斯匹林、非那西汀可致胎兒骨骼畸形、神經或腎臟畸形。抗甲狀腺藥可抑制胎兒甲狀腺素的合成而導致死胎或先天性克汀病等。降血糖藥如磺脲類藥物,可引起流產、死胎、多發性畸形。服用大劑量抗瘧藥如奎寧能引起胎兒視網膜損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