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電子教育的壞處_電子教育的局限性

養生之道網導讀:

電子教育因簡單易操作,教育資源廣泛,受到很多家長的歡迎,電子教育的壞處有哪些?電子教育可以代替父母陪伴嗎?下面小編問大家介紹電子教育的壞處有哪些?

1、電子教育不能替代父母陪伴

兒子還沒出生的時候,聽一些音樂,當兒子出生後,音樂也在孩子身邊陪伴著他。到孩子2歲的時候,孩子喜歡看DVD,慢慢的孩子就學會了說話,還能夠唱許多兒童歌謠呢,後來孩子又學習了電腦,電腦裡由許多有益的資訊,可以引導孩子正確的學習。當然啦,這些電子產品是能夠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部分好的節目、視頻都能夠對孩子有正確的引導、教育作用。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電子育兒也是一種時尚又減負的一種方法,父母可以在空閒的世界裡,做自己喜歡做的時候。但是專家認為:每件事物都是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的,頻繁使用電子產品會使孩子的眼睛及耳朵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視力及聽力都會有所下降。

當別的孩子都在戶外活動的時候,自己的孩子就待在自己的房間裡看電視玩電腦,這對於孩子的身體發育是極其不利的。孩子由於年齡較小,對於事物都缺乏一定的辨別是非能力,孩子很容易受到不健康思想行為的影響,從而走上不正確的道路。有些自製能力比較低的孩子,會沉迷於網路,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對於往後的學習是極其不利的。

2、電子教育對孩子智力發展的促進有限

事實上,電子產品並不能如很多家長所預期,會極大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相反,它反而會降低孩子的主動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等。孩子不僅會通過感官來認識和理解事物,還會在與事物接觸的動作行為中發展自己的思維。例如,在現實生活中,不斷搭與拆真實積木的行為,會使孩子的空間感和想像力得到很大提高。而搭建虛擬積木的電子遊戲對這些能力的促進作用卻小得多。此外,與現實的社會活動相比,電子遊戲將孩子的思維局限於一個特定模式,不利於孩子主動思考能力與創造力的發展。

3、電子教育會導致孩子注意力難以集中

一項調查顯示,每天玩兩小時以上電子產品的孩子,約有67%會出現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問題。心理學家指出,這可能是因為電子遊戲和電視節目對孩子的感官刺激比較大,使得他們無法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在現實世界。還有人推測,是因為兒童電視節目的節奏變化過快,導致孩子注意力的改變也很快,因此傷害了孩子對學習這樣不怎麼有吸引力的事情上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4、電子教育會阻礙孩子社交能力的發展

對電子產品的依賴減少了孩子與他人接觸的機會。而與他人接觸,尤其是傳統的同伴間遊戲,是孩子提高社交能力的最主要途徑。此外,電子產品也不利於如今家長們所重視的情商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孩子通過觀察他人臉部變化,在得到他人資訊回饋的過程中,不斷洞察和理解他人的情緒,從而形成良好溝通,促成友好關係。而電子產品中的人物多為表情單一的虛擬人物,即使有真實人物,也不會對孩子產生及時有效的回饋,因此有礙孩子情商的發展。

5、電子教育不利於孩子主動探索生活

當孩子對電子產品產生依賴後,無事可做時便會去尋求電子產品的陪伴,而不會自己積極自由地思考,主動進行探索或創造其他活動。時間長了,孩子對生活產生惰性,不喜歡主動思考,課餘生活也越來越單一,成為潛在的“宅男”“宅女”。而且,這種惰性也會導致孩子在其他活動上難以激發濃厚的興趣,產生被動學習的問題,從而使孩子庸庸碌碌,很難達到優異。

專家建議:

父母不應該過分的依賴于電子育兒。父母可以為孩子選擇購買有些色彩豐富、圖文並茂的圖畫書,為孩子講一些故事,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手工、繪畫,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這樣能夠有效的減少孩子與電子產品接觸的時間,也有利於孩子形成自己的興趣愛好。父母應該多引導孩子參與一些戶外互動,去參與一些同齡小夥伴的小遊戲,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成長。電子育兒往往比不上父母的陪伴,電子教育出來的孩子往往缺少著一種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