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如何關注孩子的心靈需求_孩子心靈需求解析

養生之道網導讀:

實際生活中往往因為很多父母缺乏與孩子有效的溝通及坦誠的交流,常使雙方產生隔閡、矛盾教育效果往往事倍功半,事與願違。那麼,如何關注孩子心靈需求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如何關注孩子心靈需求?

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沒有謊言、沒有欺騙的。一切都直來直去,他們的行為都是基於想滿足自己某種單純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媽媽對他們的行為缺乏敏銳觸覺,則可能引起不良的行為問題,如能小心參考下列四點,則有助於瞭解他們的心理。

一、四種幼兒心理需要:

1、父母的愛護和關懷;

2、被接受、被尊重;

3、在家裡有地位。

4、得到別人的讚賞;

有些孩子可以利用好的行為表現,來取悅父母得到讚賞,從而滿足其心理需要;但有些孩子不能做到此點。當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便會以不適當的行為作為補償。

二、四種不適當行為:

第1種:爭權力。

像成年人一樣,孩子覺得自己是重要的,需要得到別人尊重和接受。當孩子覺得父母用權力來支配自己,就會以反抗來表現自己的能力。父母愈是行使權威,孩子的反抗就愈大。

第2種:引起注意。

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注意,才會感到自己被父母重視。而當孩子不能從好的行為取得父母的注意,便會用不對的行為來達致目的。

第3種:報復。

孩子在與父母爭權力的過程中,往往是失敗者;便轉用報復的行為來刺傷父母的心。孩子覺得這樣才令父母知道他的重要。

第4種:自暴自棄。

當孩子覺得自己全無價值,就連對抗和報復的勇氣也失去,則會透過表現無能來逃避別人對他的要求。

過分保護、同情、控制和支配孩子,均是不尊重的行為。負責任的父母應以友善和嚴謹的態度,給予孩子選擇自由,同時讓孩子親歷此抉擇的結果。

面對孩子的行為,父母要時常注意變化,對於優點父母要鼓勵,不良的行為父母要用好的方法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不要用暴力等不適當的行為教育孩子,用愛去感化孩子。

三、奧巴馬的教育原則

1、家庭的穩定和傳統會給孩子帶來的安全感。

在芝加哥的時候,週六為奧巴馬夫婦陪女兒上舞蹈課,然後和媽媽、朋友以及朋友們的孩子一起吃一頓披薩午餐。這些家庭傳統,能夠幫助孩子衡量時間的價值,並珍惜時間。

2、立規則同時給孩子們一定通融空間。

奧巴馬有時會用小獎勵的方式鼓勵女兒做家務,當女兒每週完成她所做的家務事後,奧巴馬會給女兒一美元的獎勵,養成自力更生的習慣。

3、孩子要學會為他人著想。

為他人著想,是奧巴馬家族的一貫理念——主動給窮人食物,為女兒們選擇和前總統克林頓的女兒切爾西一樣的母校:西德威爾友誼中學。這所學校秉承的價值觀是,學生們要尊重他人、服務社會、報效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