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寶寶會害羞的心理分析_寶寶心理健康的危害

養生之道網導讀:

寶寶會害羞的心理分析到底是怎樣的呢?很多家長都只是關心孩子的身體發育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一些孩子出現了害羞的情況,家長有必要知道孩子害羞的心理到底是怎樣的,下文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寶寶會害羞的心理分析。

很多家長可能會有這樣的困擾,孩子為什麼不喜歡與人接觸,總是會害羞。家長為此也想了不少辦法,但是收效甚微。尤其是有些本身就很外向的家長,就更加困惑孩子為何如此了。其實孩子這樣肯定是有原因的,只不過家長不善已發現罷了。孩子還是有很多心裡話的

“所有新的事情我都很害怕。”

害羞的孩子更傾向于比較常規的事情,那會讓他感到很舒適。你孩子的害羞性格可能會跟隨他很長時間,或者永遠不會消失。而新的秩序、規則或者夥伴,會讓他產生不安全感。但是,通過一些鍛煉,害羞是性格使然,我們可能無法改變,卻可以嘗試扭轉。面對害羞的寶寶,父母們可以做的有很多。

“那些人是誰?”

在進入角色之前,害羞孩子需要的“預熱”時間可能會超過你的想像,他們可能得花上不少的時間,才能逐漸辨認清楚陌生人的相貌。

“我想加入,但是我做不到!”

你的孩子可能會固執地坐在角落裡,甚至用一本書擋住自己的臉。這個時候你不要被寶寶的行為所欺騙,其實他早已被身邊的快樂所深深吸引。害羞的孩子是喜歡集體活動的,但是他們羞於上前,因為打破“堅冰”的感覺讓他感到痛苦。

許多孩子都缺乏社交活動,即使是社會上為孩子們安培了許多所謂的社交活動,但都只不過是臨時的,短期的,不是像原來鄰里之間的那些一起打架,一起玩耍,一起上學的孩子了。不會每天都接觸人,總是接觸臨時的人,會讓孩子只玩耍,不交心,現在的孩子需要的是有知心朋友。

寶寶心理健康危害

溺愛容易造就“小暴君”

“兒子打老子”已經不再是阿Q的自我解嘲。一項抽樣調查顯示,初中生存在敵對、攻擊行為的占5.1%。而更令人驚訝的是,一些在學校討老師喜歡的乖孩子,在家裡卻成了攻擊父母的“小暴君”。

一位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說,從生理上來說,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隨著身體的成長,第二性征急速發育,精神上攻擊性增強。另外,這種“小暴君”多是由父母一手造成的。“小暴君”的父母對孩子往往過分溺愛,一切都滿足孩子,對孩子過分保護,造成孩子不健全的人格,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人際關係差,情緒不穩定,遇事優柔寡斷。這種孩子一旦在外面受到挫折,就會把責任推給父母,甚至產生暴力行為。

農村孩子“心病”重于城市孩子

在人們的心目中,農村孩子更加親近大自然,心理問題不該太嚴重。然而,我省婦聯等單位組織的一項歷時5年的調查顯示,農村兒童的心理障礙和行為異常要比城市兒童嚴重得多,檢出率高達19.8%,差不多每五個孩子中就有一個存在心理問題或行為異常,而城市兒童的檢出率只有8.1%。

寶寶多動的心理透視

不同階段不同分析

新生兒時期:當寶寶剛出生後不久,由於大腦發育不完善,所以神經方面容易被刺激,可能會出現入睡困難,或是睡不安穩的多動。

嬰兒時期:這個階段的寶寶不喜歡躺在床上,而是得由大人抱著玩耍,走來走去,通常這樣的寶寶也是比較難養的。

幼兒時期:當寶寶已經能聽懂大人的話,送去幼稚園了,但是還是不由大人分說,只顧自己調皮,就屬於比較典型的多動。

什麼原因導致多動

家長對於寶寶過分遷就、家庭氛圍不和諧或是父母對於寶寶的關心太少等,都可能引發他們的心理問題,甚至以多動來緩解內心的不安。

怎樣安撫寶寶多動的問題

多誇獎:寶寶的思想是很單純的,有時候他們多動,只是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如果家長能夠安排寶寶做一件事情,當寶寶努力去完成之後,家長就應該給予表揚和獎勵,這樣,寶寶會覺得其實自己做點別的事情也挺好,內心就會感覺愉悅,有助養成良好的習慣。

塑造耐心:寶寶好動是很常見的,但是家長也可以輔助寶寶樹立耐心。不妨找些寶寶感興趣的事情給他做,比如讓他唱歌或是畫畫,先每天安排10分鐘,然後根據表現再增加時間,久而久之,寶寶就學會了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