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孩子聲音傳感時期需要注意什麼_聲音傳感時期的知識

養生之道網導讀:

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有一段時期被稱為是聲音傳感時期。各位父母瞭解這方面的知識嗎?那麼孩子聲音傳感時期需要注意什麼?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孩子聲音傳感時期需要注意什麼?

一、不要錯過寶寶的“聲音傳感時期”

在嬰兒學會說話之前,有兩個時期,嬰兒會用自己特別的方式與處界信號聯繫,也就是“前語言方式,而在這一過程中還有一個我們所要瞭解的嬰兒的“聲音傳感時期”。

嬰兒只要一出生就可以聽見聲音的,而且對於家長唱歌的聲音或者是一些悅耳動聽的聲音尤其喜歡,因為家長溫柔的歌聲和優美的音樂,可以用一種讓嬰兒感覺到受用的聲波傳入寶寶的耳朵中去,幫助嬰兒成功地與外界建立起聯繫。而嬰兒在他們懂得語音之前,通過這種聲音來與外界建立起信號聯繫的方式,在心理學上就叫做嬰兒的“前言語方式”。

而在嬰兒通過“前言語方式”與外界打交道的過程中,兒童心理學家還發現:嬰兒大概在半歲左右,就會會進入到“聲音傳感時期”。那“聲音傳感時期”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也就是寶寶在半歲左右,就會對周圍聲響開始出現濃厚的興趣,並且學著參與到其中去模仿聲音的這一段時期。

當寶寶進入到聲音傳感時期,就會特別的喜歡一些聲音遊戲。所以家長可以根據寶寶這個時期的特點引導寶寶,在嬰兒的聲音傳感時期,可以多和寶寶玩一些有聲音的遊戲。並且多和寶寶用語言進行交流。要注意的是語言要柔美並富有韻律,比如可以讀一些兒歌給寶寶聽。

或者是給寶寶講故事,而在講故事時如果有動物出現的地方,可以用誇張的方式把動物的叫聲和表情表現出來,並且還可以引導寶寶進行模仿。像是以下這個聲音遊戲:

二、遊戲名稱:咦,哪裡在響

遊戲要準備以下物品:

能發出響聲的玩具,還有兒童歌曲《聽,什麼在響了》。

遊戲過程如下:

家長就站在寶寶面前,先拿著有趣的玩具發出聲音去逗引寶寶。然後家長利用玩具來發出聲音,並根據聲音的快慢,來呼喚寶寶的名字。然後避開寶寶的視線,讓玩具發出響聲,引導寶寶去尋找聲音從哪裡發出來的。

這樣的遊戲可以讓寶寶的聽覺能力得到培養,讓聽覺更為敏銳。要遊戲的過程中要注意讓寶寶找聲音時,可以適當的給寶寶提示,如果寶寶找不到,可以引導寶寶去尋找。

除了這個遊戲,還有很多像搖鈴等聲音遊戲,都可以在嬰兒的聲音傳感時期與嬰兒一起玩耍,只是要注意與嬰兒玩聲音遊戲時,要注意聲音的分貝不能太高,還要注意時間不要太長。

三、孩子的教育誤區

誤區1:“慢孩子”就是“笨孩子”

學一件事情比別的孩子速度慢,到了一個新環境很長時間不適應等,這些行為都容易被家長和老師認為是“笨孩子”的表現。孩子學習或做事的速度慢,這些都是適應性低的表現,但這並不代表這些孩子的能力不行,只是這類孩子的一種行為方式。

“慢孩子”可能學一首詩的速度比較慢,但他們一般相應地會記得比較牢、比較久,這是他們學習事物的一種習慣方式。建議家長讓孩子學會控制節奏,慢慢去想慢慢做一些事情,這個可以幫助孩子學習怎麼去控制他的行為和一些語言的節奏。

誤區2:“迷信”智力測試

智力測驗只能瞭解到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如果根據這個分數而貼上“笨孩子的標籤”,那麼就會因此而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對這些孩子的成長發展造成傷害。目前很多智力測驗已經落後於心理學的發展實際,只能測出孩子的一部分能力,家長一旦知道孩子智力測驗的分數低,就容易產生放棄心理,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是笨,從而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指導和幫助,很可能因此而抹殺了他們在其他能力方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