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吳彥祖被女兒咬傷曬照 孩子愛咬人怎麼辦?

吳彥祖被女兒咬傷曬照 網友:心疼男神

1月28日一早,吳彥祖在微博貼出受傷照,原來是被家裡的小公舉咬了一口,照片中能明顯看到牙印和咬破的皮肉,周圍皮膚呈紫色。吳彥祖很是無奈的表示:“When your kid thinks it's fun to bite you. I almost clipped her。”被女兒咬了一口,彥祖爸比真是恨不能把她的嘴用夾子夾住。

網友看到吳彥祖被咬,紛紛調侃:“別說小孩子了,試問誰不想咬吳彥祖一口呢?”還有不少網友心疼男神,“看來男神家也是個熊孩子。”

連結:孩子為什麼愛咬人?孩子咬人怎麼辦?

1歲前後的孩子中有咬人的,這不光限於托兒所的孩子,家裡帶養的孩子也有咬媽媽胳膊的。在一般情況下,媽媽會一面喊痛,一面斥責孩子。因此,由於孩子害怕,便再也不咬了。 在托兒所裡也是如此,起初不得不嚇唬他一下,使他害怕。

但是,在托兒所裡,孩子咬了孩子以後,被咬的就要哭,而咬人的孩子會產生某種快感,還會咬旁邊的孩子。這樣,所裡就會流行互咬的現象。如果真是這樣,一時就很難制止。因此,必須在流行之前加以杜絕。 將近1歲時,孩子會從床上爬到地上來玩,這是個咬人的危險的時期。咬人的孩子是想告訴對方,自己想要什麼,但又說不出來,心中焦急才咬人的。就是到了1歲半,仍不能表達自己要求的孩子,有時還會咬人。

小孩咬人,是因為身邊沒有能聽自己要求的人。不管阿姨在不在孩子身旁,都要時時細心觀察,弄清孩子想要什麼,孩子有什麼表現,只要能滿足其要求,孩子就不會咬人了。 一個房間裡有20多個不滿3歲的孩子,阿姨一旦沒有照顧到小的孩子,後者想要的東西沒有拿到,就會開始咬人。發現咬人,最初一定要嚴加斥責。給他的印象是不能咬人,捏捏他的小嘴,告訴他不能發脾氣。

與其把這類孩子隔離開來,還不如瞭解他們的要求,讓他們在快樂的遊戲中得到滿足。 如果在房間裡發生相互咬的現象,可以暫時在室外進行教育、玩耍或打秋千,以分散他們的精力。 兒童的嘴在發育發展過程中,是一件很重要的器官。在嬰兒期很軟弱的時候,他們用嘴來進食,吮吸,使心理得到滿足,同時也用嘴去感知世界,這就是為什麼經常看到小年齡的嬰兒總是把玩具往嘴裡放的原因。

咬東西是嬰兒探索世界的行為,是無意識的。 但隨著他們的成長,嘴的主要功能變成進食,語言也得到發展,行為能力也隨之而增強了,但有些兒童似乎還是喜歡用嘴作工具。咬人這種行為則是有意義的,是一種攻擊行為。 如果在孩子身上經常出現這種行為,就應當引起成人的注意了。

對此我們不能遷就和視而不見,應該做出必要的反應,讓孩子知道他的這個行為是不好的,父母是不喜歡的,其他的人也會不喜歡,只有改掉這樣的行為才是好孩子。 咬人可能是他的一種情緒宣洩,父母可以教他借助於其他的情緒宣洩方法來替代這種不良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