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孩子怎麼養成好習慣_孩子如何養成好習慣

養生之道網導讀:

孩子怎麼養成好習慣?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是每個父母所希望的。所以父母們每時每刻都在注意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生怕一個不留意他們身上的陋習就會出現。那麼,孩子怎麼養成好習慣?

首先我們來看一個習慣的養成是經過了三個階段,是一個長期的沉積過程。從最初的刻意,到自然,再到不經意,無論是好習慣還是陋習都是這樣養成的。所以在培養孩子良好習慣養成的時候,家長首先要知道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幾天就能完成的,要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引導,不停的重複、反復,來影響孩子。

其次,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要從小開始。習慣,顧名思義它存在著很大的慣性。當一個行為或動作在孩子身上產生慣性的時候,就以為他已經形成習慣了。在孩子小的時候,自主的意識還不是很強,都是通過模仿大人,觀察大人學習的。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通過自身行為來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這個時期的孩子受外界影響大,也好培養。所以家長可以寓教於樂的方式來説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思維習慣。

再有,習慣是通過多次重複,不斷反復而養成的。人的一切行為都是有慣性的,面對同一個問題或者局面,會習慣性的用特定的方式去解決。其實這種方式並不一定正確,但是他確是因為之前不斷的重複過,反復過而養成的習慣。所以,在家長確定要讓孩子養什麼什麼習慣的時候,就要通過多次的重複和反復來讓孩子加深印象,直到形成習慣。比如讓孩子飯前洗手,從寶寶很小的時候,家長就在每餐前抱著寶寶和他一起洗手。等寶寶稍大一些的時候,飯前就會提醒寶寶,要先洗手才能吃飯。等寶寶再大一些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不用家長說話,他就會主動的飯前去洗手。這樣一個飯前洗手的好習慣就養成了。

“好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這是,烏申斯基俄羅斯教育家提出的。這充分的說明了一個良好的習慣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由此可見,孩子好習慣的養成是十分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行為和觀念都會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家長們在孩子小的時候,從生活中長期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在家庭中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六個原則

習慣的養成是行為積累的結果,孩子從某種行為中獲得了成功感,自然就會重複這種行為,從而變成他的習慣。習慣決定人的性格,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訓要從小開始,從家庭開始,在促使孩子養成好的行為方面,家長可遵循以下六個基本原則:

1、有利的環境。必須給孩子提供養成好習慣的適當環境,儘量避免任何破壞這種好的環境的行為。家長要努力營造和諧、安定的家庭環境。軟體方面,要不斷提高家長自身的文化修養和內涵,克服不良的生活習俗,創造寬鬆、民主、對話、交流、溝通的人文環境,喜愛探討、鑽研的學習情趣,和睦的親子關係等。硬體方面,居室燈光的設計、字畫的張貼、書籍的購買、衛生的打掃、物品的擺放等要體現的和諧、舒適,讓家成為親子雙方共同感到舒心和溫暖的港灣。

2、耐心的引導。望子成龍的心情人人都有,但操之過急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我們不能要求孩子馬上養成許多好習慣,必須有耐心,慢慢地引導孩子。

3、及時的稱讚。發現孩子無意中有良好的行為表現時,家長應立即給予稱讚,以示鼓勵,強化孩子的這種行為。

4、良好的示範。家長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孩子的眼睛,必須以身作則,時時刻刻給孩子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

5、堅決的態度。在孩子面前,家長必須有主見,做每一件事都要態度堅決。家長自己拿不定主意,孩子就會受到影響。

6、默契的合作。成人之間態度的不一致極大地阻礙著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即使成人有不同意見,也要在孩子不在場的時候討論,大家在商談中尋求一個共同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