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如何訓練寶寶聽力能力_怎麼訓練寶寶聽力能力

養生之道網導讀:

如何訓練寶寶聽力能力?孩子出生後在各方面講究綜合發展,在聽力能力發展這塊家長不能忽視了,因為聽力發展也是嬰兒智力發展很重要,那麼,如何訓練寶寶聽力能力?

孩子出生後在各方面講究綜合發展,在聽力能力發展這塊家長不能忽視了,因為聽力發展也是嬰兒智力發展很重要的一個因素。聲音對嬰兒的刺激會影響到今後對注意力、以及分辨生活中各種聲音形態的能力有幫助。所以新媽媽在寶寶出生後就應該要培養孩子的聽力能力,那麼家長應該如何訓練寶寶的聽力能力呢?

很多人認為在做月子期間,需要給寶寶絕對安靜的睡眠環境,不能吵到寶寶。這樣的說法是相對片面的。醫學研究表明了,其實聲音對嬰兒的刺激有些是天生的。例如新生的寶寶就很喜歡比較柔和、純厚、舒緩的聲音,這些聲音能夠使得寶寶表現出安靜、微笑的表情。但是對於尖銳、刺耳的聲音,嬰兒就會立刻顯示出煩躁不安的情緒。因此可見新生兒對聲音是非常敏感的。

嬰兒在懷孕時期就能夠感覺到母親有節律的心跳,家長為了更好的促進寶寶的智力發展,需要早一些認識到聽力訓練隊感覺和知覺的重要性。家長可以給新生兒一個有聲音的環境,在日常生活產生的各樣聲音例如、走路、開門、炒菜、說話的聲音都能給寶寶帶來一定有益的積累和影響。

家長還可以讓寶寶聽一些溫柔有節奏感的音樂,可以培養寶寶的節奏感,但是這些音樂播放的時間不能過長,而且不能選擇相對吵鬧的音樂。最重要的一點是母親應該和寶寶有一定的語言交流,媽媽最好時長和孩子說話,語言要親熱、溫馨,這樣能讓寶寶感覺到安全,也是鞏固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方法。

總結:聽力能力是孩子智力發育的一個重要因素,家長應該如何訓練寶寶的聽力能力呢?坐月子期間,並不一定要一個特別安靜的環境,只要不吵鬧,可以在生活中多給孩子聽一些有生活元素氣息的聲音,例如走路聲、開門聲、炒菜聲等等。嬰兒喜歡聽一些溫柔、淳厚的聲音,這些聲音能讓他們表現出安靜和高興。家長可以給寶寶聽一些溫柔的有節奏感的音樂,家長最好常常通過溫柔的、熱情、溫馨的說話方式和語言和孩子進行交流,這樣既能讓寶寶感到安全,又能鞏固良好的親子關係。

不同年齡段寶寶聽力訓練方法

0-1歲

胎兒3個月時,就能聽到母親體內的聲音,5個月大的時候,聽力水準已接近成人,能聽到母親體外的聲音並做出反應。當媽媽邊撫摸肚子邊對寶寶說話時,胎內的寶寶沒准正豎著耳朵聽你的“教誨”呢!

巧用“媽媽調”。由於剛出生的寶寶對某些聲音具有本能的聽覺偏好,因此,當成人對嬰兒說話時,可以用一種相當特別的方式——媽媽調。比如:說話時的語調要誇張一些,抑揚頓挫,語速緩慢、清晰,同時還會伴隨明確的動作或物品示範,還可以用疊音詞(肚肚、褂褂)等,這樣就比較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你可以利用家中的空優酪乳瓶、易開罐、紙袋等,在裡面放上彈珠蓋好,搖一搖,對寶寶說:“你聽聽彈珠的聲音。”然後把彈珠拿出來,放上紙屑,蓋好之後再搖給寶寶聽,問他:“聽聽紙片的聲音是什麼樣子的?是不是像彈珠一樣吵呢?”當然,你還可以用布頭、大米等,凡是搖動時可以發出聲響的東西讓寶寶聽。這個小遊戲看似簡單,但它對提高寶寶聽力的敏銳性有很大的幫助哦。爸媽最好是選擇不同的材料搖給寶貝聽,讓他能夠快而准地辨別出不同的聲音。

3—6歲

3歲的寶寶語言理解及聽覺記憶都有了一定的基礎,語言表達也逐漸從簡單變得更長、更複雜、更生動,這為他們即將進入幼稚園,學習更多的人際交往技能、複雜的遊戲等做好了準備。

(1)邊聽邊看。

多給寶寶看圖畫書,為年齡小點的寶寶講故事,讓孩子以聽為主、視知覺為輔。等到3歲的時候,就可以讓寶寶隨著故事的情節指出圖畫中的主題。四五歲時,寶寶已能夠一邊用手指著圖畫書,一邊自己講故事了,借助於視覺刺激喚起他的聽覺記憶,然後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2)隨著生活經驗的豐富,寶寶對身邊的人和事物所發出的聲響,都有了一定的聽覺印象。

因此,你就可以將這些熟悉的聲音錄成卡帶,請寶寶閉上眼睛,說出聽見的聲音:街上的車聲、小鳥的啾鳴聲、水龍頭流水的聲音。接著,角色互換,寶寶來問你來答。還可以通過播放各種小動物的聲音,讓寶寶來辨別、配對,這樣能訓練寶寶更加細心地注意身邊的聲音,以奠定語音辨別能力。

(3)掌握聽覺與語言互動發展的訣竅。

鍛煉寶寶對語音的分辨能力,同一個人要持續使用同一種語言與寶寶說話,尤其在父母想讓寶寶掌握多種語言時更要注意,否則會造成寶寶的聽知覺與語言表達之間的混亂。用寶寶易於理解的語言加強聽覺理解能力,反復播放音樂、故事卡帶有助於孩子聽覺記憶的形成。要讓寶寶使用規範的發音,培養用詞造句的正確性;利用各種類型的音樂,促進寶寶左右腦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