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怎樣培養孩子責任感_孩子責任感如何養成

養生之道網導讀:

怎樣培養孩子責任感?當孩子進入幼稚園後,就開始了跟之前不一樣的集體生活,開始集體“由”個體“意識轉化為”意識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責任感?下面小編帶您瞭解一下。

當孩子進入幼稚園後,就開始了跟之前不一樣的集體生活,開始集體“由”個體“意識轉化為”意識。但現在獨生子女比較多,在家裡都是以自己為中心,當進入幼稚園後與小朋友相處不好,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感。其實成人的感染和薰陶對孩子的道德情感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責任感進行培養。以下從四個方面來分析怎樣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一、增加責任意識

任何人也不是出生後就有責任心,孩子如果沒有父母與老師的指導,是不會懂得這點的。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長期過程,從孩子的幼兒期就要有意識的加以培養。責任感對每個人都是非常重要,在關心孩子健康成長的同時,家長和老師要注意應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提高責任意識。

二、自己的事自己做

當孩子進入幼稚園的時候開始表現出各種主動嘗試的願望,如要自己吃飯、穿衣服等,這些是責任心出現的表現,家長應該抓住機會,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通過讓孩子勞動,他會明白每個人都應該承擔屬於自己的責任。家長要抓住時機對孩子進行表揚,讓孩子以有責任心為榮。

三、讓孩子承擔後果

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承擔自己的責任。比如:當孩子弄壞了別人的東西,要讓孩子道歉,而不是父母幫忙道歉,同時讓孩子自己想補救辦法,對造成的損失父母應堅持讓孩子去補償承擔,讓孩子明白,自己犯了錯誤就應該自己負責。對孩子勇於承擔後果的行為在過後家長要給予肯定。

四、制定責任合同

孩子的特點就是喜歡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做事情只憑一時興趣,而缺乏耐心和毅力。這時家長要制定一個詳細的規則,讓孩子對願意承擔的某件事情或事物到堅持到底,必須清楚告訴他做事的要求,如果沒有信守承諾要做出相應的懲罰,讓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

總之,培養孩子責任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家長也不可操之過急,只要家長有意識的採取適當的方法,再加上足夠的耐心,培養孩子責任感並不是一件難事。

放權是一種具體的愛和信任。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曾說:“當孩子感到被愛、被信任,奇跡不久就會出現在你眼前。”如果父母對孩子放權,孩子就會對父母的信任表示感激,並全力以赴為自己的決定而努力,為父母的信任負責。孩子的責任感就會在信任中被喚醒。

專家解析:

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說:“責任並不是一種由外部強加在人身上的義務,而是我需要對我所關心的事件做出反應。”

很多媽媽常常會發現孩子的許多沒有責任心的表現,並為之感到頭疼。其實,每個孩子在幼兒階段就都曾表現出各種主動嘗試的願望,如幼兒自己要求獨立吃飯、試穿衣服、手髒了自己洗等,這正是一種責任心的萌芽。

媽媽應該抓住這個時期,為自己的孩子在不同年齡時制定不同的勞動任務。這樣不僅讓孩子得到了勞動的鍛煉,更重要的是,通過勞動,使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應該和願意承擔所有屬於自己的責任,因為,這是一個人進入社會的前提,社會不會接納任何一個不負責任的人。

應對策略:

3~4歲孩子可以勝任的工作:

刷牙、協助父母把乾淨的衣物疊好、放好。

收拾和整理自己的玩具。

把髒衣服拿到洗衣房。

4~5歲孩子可以勝任的工作:

給家裡的植物澆水。

在不打爛餐具的情況下協助大人擺放和清潔飯桌。

在父母的注視下拿郵件和報紙。

清洗並乾燥塑膠碗碟。

喂寵物。

協助父母把各種不易打爛的餐具放進洗碗機。

5~6歲的孩子可以勝任的工作:

料理大部分的個人衛生。

整理和打掃自己的房間。

協助父母疊好衣服並給衣服分類放置。

負責倒垃圾。

清洗和乾燥碗碟。

擺放和清潔飯桌。

放好各種雜物。

整理自己的床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