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遇到寶寶臍帶繞頸 如何幫助胎兒“脫困”?

胎寶寶在子宮裡並不老實,尤其是到了孕中後期,360度轉體、拳打腳踢樣樣來,一不小心就給自己造了一個困境:臍帶繞頸,也讓准媽媽不淡定了。其實,臍帶繞頸沒有想像中那樣恐怖,在36周前,胎兒自行脫困的幾率很高。

B超單上的“V”與“W”

還有半個月就到預產期的准媽媽這兩天感覺肚子裡的寶寶特別愛動,去醫院做檢查時,看到B超報告單上有個“V”型標誌,她就覺得納悶,這代表了什麼呢,以前可都沒有的啊?問了醫生後她才知道,原來這代表寶寶臍帶繞頸一圈。醫生還說,如果是“W”的標誌,則表明臍帶繞頸二圈。

醫生對臍帶繞頸好像並沒怎麼在意,只叫她每天注意胎動。可是這位准媽媽卻很緊張,因為她曾聽說胎兒繞頸是會有生命危險的。回到家後,格外小心翼翼的她有時候感到寶寶連續地動幾下,有時候感到寶寶好長一段時間不動了,這會不會是缺氧呢?臍帶繞頸到底要不要緊?自己還能自然分娩嗎?

五個寶寶,就有一個臍帶纏繞

臍帶繞頸的發生非常多見,據資料統計:臍帶繞頸的發生率為20%-25%,也就是說。每4-5個胎兒中就有1個生下來發現是臍帶繞頸的。其中,繞頸一圈的寶寶占總生產數的20%-30%;纏繞兩圈的占2.5%-5%;纏繞3圈的僅占0.2%-0.5%;纏繞4圈以上的比例則微乎其微。

因為臍帶繞頸常發生在胎兒活動之際,因此根本無法預防。懷孕時羊水量較多或胎兒活動頻繁,及前一次生產曾有臍帶繞頸的情形的孕媽媽,發生臍帶繞頸的幾率會比較高一些,因此在產前檢查時需特別注意這一問題。

B超檢查診斷繞頸

通過B超檢查可清楚地看到胎兒是否有臍帶繞頸情況。用一般2D超聲檢查,其診斷率約為33.3%,如果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其診斷率約為78.9%,而3D和4D超聲檢查的診斷率接近100%。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次B超檢查沒有看到臍帶繞頸,並不能保證將來不會有繞頸的情形,也許不久後寶寶的一個翻身,臍帶就纏住了脖子;相對的,這一次發現了臍帶繞頸,經過一段時間的活動後,寶寶也可能掙開了纏繞。

寶寶被臍帶繞住了,危險嗎?

臍帶內有維持胎兒生命的臍帶血管,臍帶血管長度較臍帶長,平時血管捲曲呈螺旋狀,而且臍帶本身由膠質包繞,有一定的彈性。當寶寶逐漸長大,羊水這個“游泳池”就變得相對比較狹窄了,再加上如果胎兒活潑好動,就會比較容易發生臍帶繞頸。幸好,臍帶是有一定長度且有伸展性的,多數時候是像條圍巾似的“戴”在寶寶頸部,並不會受到壓迫。偶爾,胎兒做個大動作,被箍著、弄疼了,會出於本能的應激反應扭扭脖子、動動身子,找個更舒服的位置,原本扯緊的臍帶也就隨之松了下來。

被臍帶纏繞一周或臍帶搭頸的胎兒,因臍帶纏繞及壓迫程度較輕,是不會發生臨床症狀的,這種纏繞對媽媽和寶寶的危險都不大,媽媽仍可經陰☆禁☆道將其順利分娩。即使是臍帶繞頸,由於胎頭的活動性較小,只要臍帶沒有被勒緊,通常就不會危害胎兒健康。

胎兒臍帶繞頸一定要剖腹產嗎?

臍帶纏繞鬆緊與纏繞周數及臍帶長短有關,纏繞得緊,就會影響臍帶血流通過,造成胎兒缺氧。臨產時,當胎頭下降時臍帶受壓或臍帶相對過短,出現胎心減慢,胎頭下降受阻,這時就要根據產程進展的情況及胎兒缺氧的狀況決定是否需要剖宮產或陰☆禁☆道助產。

臍帶繞頸對分娩的影響:

1、臍帶繞頸會使臍帶變短,從而影響胎先露部入盆,導致產程延長或停滯。

2、臍帶繞頸周數過多、過緊時或宮縮時,臍帶會因為受到牽拉,而使胎兒血循環受阻,導致胎兒宮內缺氧。

所以,一般孕媽媽都要去醫院進行檢查,一旦發現臍帶繞頸要馬上引起重視,密切觀察。一旦發現臍帶繞頸對嬰兒造成損害,必須馬上採取剖宮產。即使生產比較順利,胎心正常,要是通過陰☆禁☆道分娩,也要加速娩出,及時松解繞頸的臍帶。

能夠“自行脫困”的聰明寶寶

胎寶寶也是有智商的,聰明的他(她)當有不適感時會主動運動擺脫窘境。有時你在腹部輕輕拍打胎寶寶,胎寶寶會主動向另一側運動,離開拍打部位。當臍帶纏繞胎寶寶,而且纏繞較緊,胎寶寶感到不適時,他會向周圍運動,尋找舒適的位置,左動動,右動動,當胎寶寶轉回來時,臍帶纏繞自然就解除了,胎寶寶就會舒服地休息一會兒。

在B超下經常可以看到,當B超探頭稍用力壓准媽媽腹部時,胎寶寶感到壓力就會向旁邊躲避,有的胎寶寶更有意思,會伸出小腳丫向受壓位置踢一踢。所以,當子宮有足夠大的空間,寶寶翻個身說不定又繞了出來。所以,在寶寶月齡小、繞頸圈數不多且各項生長指標正常的情況下,媽媽不用太過擔心,說不定下次做產檢時就平安無事了。

一般來說,36周前寶寶臍帶繞頸,後期脫困的幾率較高,當然。如果臍帶繞頸圈數較多,胎寶寶自己運動出來的機會相對就要少一些了。

所以,醫生說寶寶臍帶繞頸媽媽們不用太過於緊張,之前還有聽過繞頸四圈照樣順產的神媽和猛寶。寶寶那麼聰明,求生欲望又那麼強,不會玩傷害自己的危險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