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嬰兒也會做夢嗎_嬰兒為何會做夢

養生之道網導讀:

嬰兒也會做夢嗎?科學證實,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就已經開始做夢了。嬰兒也會做夢嗎?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寶寶睡著的時候經常會有一些小動作,比如睡夢中微笑、哭泣等。

胎寶寶8個月的時候,真的會做夢哦!

說起來,可能有人不相信,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就開始做夢了,大概從胎寶寶8個月開始。

當人做夢的時候,眼睛會進入快速萌動期,此時的眼球高速轉動。而B超顯示,胎兒在腹中眼球也有高速轉動期,而眼球高速轉動就代表著處於快波睡眠狀態,即做夢狀態。由此推測寶寶胎兒時期就會做夢了。

但小寶寶睡覺時候微笑,也不一定在做夢。因為寶寶從兩個月起就會在睡覺時微笑,是無意識的。但寶寶因為做夢而哭笑,這是可能的。

寶寶夢見什麼?會做噩夢嗎?

由於新生嬰兒還不能利用文字和語言表達自己,所以我們很難確定他們的夢見什麼,但有一樣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寶寶在兩或三歲之前是很少會做噩夢的。

成年人在眼球快速轉動睡眠中才做夢,而嬰兒會花他們睡眠時間的50%來進行快速眼球轉動,這是成年人的兩倍。但嬰兒所做的夢基本上應該是跟他們的腦部活動有關,因為這個時期他們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眠上,而且他們還不能夠瞭解到什麼是恐懼,所以在寶寶兩至三歲,即能夠知道什麼是害怕的時候,噩夢出現的頻率才會提高。

做夢是大家都有的經驗。有些夢境是那麼的美好,值得回味再三,可是有些噩夢卻讓人不敢再入睡,害怕再入夢境。每個人都會做夢嗎?嬰幼兒會不會呢?

先從睡眠的生理來談,睡覺的過程其實不是簡單的入睡和醒來兩個階段而已。睡眠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稱之為快速動眼期。在這時期人雖睡著了,眼睛卻是不停的動來動去。在此時期也是做夢的時候。另一階段稱為非快速動眼期。這時期除了眼球不再轉動,心跳和呼吸也呈現正常而規則的現象。在睡一覺的幾個鐘頭內,眼球動不動的時期已迴圈了數次。換句話說,在睡這麼一覺中,已經做了幾次夢。如果醒來時在非快速動眼期會不覺得做過夢。但若在快速動眼期,也就是在做夢階段時被吵醒,可能就會清楚的記著剛才的夢境。

小寶寶也會做夢

這種睡眠週期在胎兒八個月左右就有了,所以推測連初生的寶寶都應該會做夢,只是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小腦袋到底做了什麼夢。

那麼做噩夢又是怎麼回事呢?噩夢又可分為兩類,一種是真正的做噩夢,又稱為夢魘。這是發生在快速動眼期的階段。學齡兒童中有五分之一可能有此恐怖經驗。

孩子從睡夢中驚醒,還會記著剛才的可怕夢境,因此會號啕大哭,且不敢馬上入睡,常需要家長的安慰和陪伴才能睡著。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對這種夢魘來說,是有道理的。家長倒不必在半夜急著要問出孩子心理在怕什麼,這時不妨先給予他們立即的安全感,讓他們放下心睡著。隔日白天時,再和孩子好好談談,他們真正恐懼的是什麼,想辦法解決心理的壓力。

半夜醒來未必是做了夢

另一種做噩夢,並不是真正的做夢。我們稱為“夜間悚栗”。孩子在睡眠中突然坐起大聲嘶喊或說夢話,甚至呼吸、心跳加快又盜汗,兩眼呆滯,叫他們也不回答。幾分鐘後孩子又自己安靜躺下睡著,第二天早上問他們也完全不記得這麼一回事。

這種夜間悚栗是發生在非快速動眼期,所以說不算真正的做夢。大約有百分之五的兒童有過此現象,和家族遺傳有關,也就是說家裡其他人可能也有過相似的情況。這種情況頗為駭人,是嚇著看到的家人,而不是他們本人。他們會被誤以為魂飛了,而被帶去收驚,或被誤認為是什麼附身等等。

其實對本人沒什麼傷害性,大部份只是偶爾發生一兩次就很少再出現。只是嚇壞了不知所以的父母而已。如果父母碰上孩子有這種現象時,千萬不要擔心。

發生當時安慰孩子也沒什麼效果,只要幫他們擦擦汗就行了。比較值得留意的是,有小部份孩子可能出現夢遊現象,也就是爬下床,走出去,一旦孩子出現夢游,只要看好他們,別讓夢遊者走出門外遭受碰撞就好,這絕不是靈魂附身,沒什麼大不了的。

為什麼寶寶會做噩夢?你該怎麼辦?

噩夢:臨睡別吃過飽 噩夢一般出現在睡眠的後半階段。與夜驚不同的是,在噩夢中驚哭的寶寶常常會自己從夢中驚醒或者被媽媽叫醒。寶寶通常能記得讓他恐怖的夢境,很容易接受媽媽的慰撫。 提示:為了避免夢魘,臨睡前不要給寶寶吃得過飽,也不要讓寶寶接觸恐怖緊張的場景或故事情節。發生夢魘後,別問寶寶夢境的細節,只要抱住寶寶輕聲安撫即可。

寶寶在夢中驚醒怎麼辦?

寶寶的睡眠週期在胎兒8個月左右就有了,嬰幼兒有時會從睡夢中忽然驚醒,還會記著剛才的可怕夢境,因此會號啕大哭,不敢馬上入睡,常需要父母的安慰和陪伴才能睡著。對夢魘,家長不必驚慌,這時只要給予寶寶適當的精神慰藉或者物質滿足,讓他獲得安全感,便能重新進入睡眠狀態。

如果是持續性的惡夢,特別是嬰幼兒醒來之後仍長時間哭鬧,排除身體健康因素外,這可能是寶寶承受過多壓力的信號,父母最需要做的是鼓勵寶寶將夢境表達出來,作為瞭解影響寶寶情緒的重要線索。白天清醒時,再做點努力,嘗試改變一下寶寶的狀態,想辦法解決他的心理壓力。

饑餓:適當增加奶量 寶寶因饑餓造成睡眠不穩,一般會有找食的動作,還會吮指、啃拳頭等,如果還沒被媽媽發現而喂哺,就會大聲哭鬧。一般情況下,只要喂飽了,寶寶就能安然入睡。 提示:如果是母乳餵養,當寶寶餓時就要喂哺他,這樣寶寶就會有滿足感。如果寶寶在吃奶時睡著,媽媽可以彈彈他的小腳心,讓寶寶吃飽後再睡。

痙攣:腹部下墊枕頭 嬰兒睡眠中突然啼哭,伴有掙扎翻滾,兩腿蜷縮、面色蒼白,餵奶或抱撫也不見安靜,但輕輕揉他的腹部,哭聲可暫時停止,這多半是消化不良,導致腸痙攣引起的腹痛。 提示:為減少腸內積氣,餵奶後要把嬰兒豎起抱後輕拍背部,讓他打嗝。如果寶寶出現腸痙攣,讓他仰臥,腹部下墊個枕頭。

缺鈣:帶寶寶曬太陽 缺鈣也是引起寶寶不能安睡的原因之一。低鈣的寶寶除了夜裡容易驚醒外,還會出現激怒、煩躁、多汗、枕禿、方顱、囟門晚閉、串珠樣肋骨改變等。 提示:在寶寶的飲食中多添加些含鈣食品,如魚、蝦、海帶、排骨湯,以及豬肝、魚肝油等含維生素D的食物;多帶孩子曬太陽也是非常重要的,症狀嚴重時要及時就醫。

怎樣做讓寶寶睡得更好

1、晚飯不要過飽,喝杯牛奶更能促進寶寶睡眠;

2、洗個熱水澡有利於身體放鬆;

3、睡覺時不要給寶寶穿太多;

4、不要驚嚇寶寶,不要給他講大灰狼之類的故事;

5、跟寶寶的距離注意拿捏,讓嬰兒心情舒暢而有安全感;

6、最好關燈保持睡眠環境安靜;

7、臨睡前,不要忘記給寶寶道聲“晚安”或者“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