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如何保證孩子安全用藥

養生之道網導讀:

如何保證孩子安全用藥呢?當寶寶生病時,爸媽一定要注意用藥安全,盡可能減少藥物對寶寶的傷害。那麼如何保證孩子安全用藥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一、如何保證孩子安全用藥

有的時候孩子生些小病在正常不過了,只不過有的時候家長緊張的過了頭,會病急亂投醫啊,會亂吃藥啊。若是再碰到一個無良醫生,開一頓抗生素只為提成。那就更倒楣了,說到底孩子記帳著急的錯。孩子生病重視是應該的,只不過要稍稍冷靜一下,不要象下面的例子一樣。

佳佳,女,2歲。因流涕、發熱,家長給服用頭孢類抗生素,一天后仍發熱,家長認為是劑量不夠,就在說明書給出藥量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倍,並加用阿奇黴素和清熱解毒的中藥兩種,還有退熱藥及治流涕的藥,兩天後患兒病情仍未緩解,且出現乏力症狀。來醫院就診,查血常規提示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明顯降低,醫生囑其停用正在使用的所有藥物,注意休息及多飲水,並用了一些升白細胞的藥物,一天後患兒熱退,兩天后血常規也恢復了正常。其實該患兒只是患了普通感冒,而家長濫用藥物,隨意加大用量,也許在錯誤用藥的人群中,佳佳還算是比較幸運的,至少生命安全有了一些保障並且因為及時送去醫院而沒有造成一些無法挽回的損失,但是卻也給佳佳造成了不必要的傷害和身體折磨。如果用藥正確,這些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二、禁用、慎用藥品“黑名單”

為了避免藥物對孩子的損害,首先家長應明確哪些藥物是禁用或者慎用的:

很多藥物在孩子是慎用甚至是禁用的,如阿司匹林、安乃近、吲哚美辛、氯黴素、四環素、卡那黴素、新黴素、鏈黴素、氯丙嗪、奮乃靜、苯巴比妥、地西泮、氯氮革(利眠寧)、利血平、二巰基丙醇、維生素K 亞甲藍、甲基睾丸酮、苯甲酸鈉咖啡因、山梗菜堿、毛花苷丙、地高辛、甲磺丁脲、呋噻米等。這些藥物對於孩子可能會引起各種長期或者短期的不良反應,除了兒科醫生要清楚,家長也要把好關。

三、藥物搭配“七宗罪”

1、體溫平衡劑——退熱藥:孩子是寶貝,偶爾體溫稍微高出正常值,父母趕緊用一切辦法降溫,吃退熱藥好像糖果一樣方便。

2、包治百病——抗生素:有的父母自作聰明,把抗生素看成包治百病的寶貝。此舉危害極大。許多抗生素如,慶大黴素、丁胺卡那黴素會出現了耳聾;紅黴素裡的四環素,大量使用會造成肝臟的損害,孩子使用會影響牙齒和骨骼的發育問題。同時,抗生素還可使疾病產生耐藥性。

3、多吃藥物療效高:雖然不少成人藥品標注劑量時,注明“兒童減半”字樣。有的父母認為,藥物多吃一點好。但是劑量少了達不到藥物濃度,起不到治療作用;還有的覺得中藥藥性溫和,可以配著西藥吃。不能忘記“是藥三分毒”的老話,中藥也有副作用。

4、生病需要補一補:孩子生病變得虛弱很多,父母趕緊給他邊吃藥邊進補,這樣身體更強壯了,病也輕了。其實,補品不可亂吃,一來有些會與藥物衝突,二來有的補品含有促進激素的成分。

5、維生素=大水果:維生素是人們經常提到的營養素。許多父母覺得維生素片補充更全面,生病期間應多多補充,完全可以替代蔬菜、水果。

6、名貴藥品療效好:貴藥=好藥,能快速治好病。選擇貴藥,自然就讓人覺得看病貴,很多便宜的藥物效果並不差。

7、糖水就著苦藥吃:都說良藥苦口,如何讓孩子順利吃藥,有的父母有“絕招”——用糖水給孩子喂藥。這種服藥方法雖然容易讓孩子接受,但糖水會破壞某些藥物的有效成分。

孩子處於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許多臟器(如心、肝、腎)、神經系統功能發育尚不完全,對許多藥物極為敏感。同時,孩子比成人腸管較長,消化道面積相對較大,腸壁薄,黏膜富於血管,通透性強,吸收率高,腎小球濾過率低,排泄功能差。所以,藥物的不良反應對孩子而言是巨大的。孩子的用藥安全,不僅是兒科醫生的職責,作為父母也應把好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