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15種非疾病的新生兒異常狀況(四)


15種非疾病的新生兒異常狀況(四)


寶寶剛剛出生,每一個新媽媽都想無微不至的照顧好寶寶,但是,很多媽媽不知道新生寶寶會出現一些異于大人的情況,當出現這些情況的時候,家長朋友們可能會認為寶寶是生病了還是怎麼了,可能會胡亂的用一些土方法或是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來解決這樣的問題。其實,當瞭解了寶寶的這樣一些非疾病的新生兒異常狀況之後也就不會那麼擔心了。


下面領育網的專家就具體給大家介紹哪些狀況是新生兒的正常反應,家長朋友們要好好識別是疾病還是正常狀況:


12、脫皮


幾乎所有的新生寶寶都會有脫皮的現象,不論是輕微的皮屑,或是像蛇一樣的脫皮,只要寶寶飲食、睡眠都沒問題就是正常現象。脫皮是因為新生兒皮膚最上層的角質層發育不完全,容易脫落。此外,新生兒連接表皮和真皮的基底膜並不發達,使表皮和真皮的連接不夠緊密,造成表皮脫落的機會增多。這種脫皮的現象全身部位都有可能會出現,但以四肢、耳後較為明顯,只要于洗澡時使其自然脫落即可,無須特別的採取保護措施或強行將脫皮撕下。


注意:若脫皮合併紅腫或水泡等其他症狀,則可能為病徵,需要就診。


13、體溫波動


新生兒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得像成人一樣完善,因此調節功能不好,體溫的波動也較大。感受到涼意時,新生兒不會像成人一樣顫抖,他只能依賴一種稱為棕色脂肪的物質來產生熱能,且新生兒的體表面積較大(按照體重比例計算),皮下脂肪又薄,所以衣物穿少了可能體溫過低,穿多了還可能引起暫時性的輕微發燒。因此,要保持新生兒體溫正常,應讓新生兒處於通風及溫度適中的環境內。


注意:若有輕微的發燒,可以讓寶寶多喝點水、注意衣物寬鬆舒適,過1個小時再測量寶寶的體溫。一般以測量肛溫最為準確。


14、呼吸不規律


新生兒的呼吸運動很表淺而沒有規律,呼吸頻率較快。在出生後的前兩周,呼吸頻率1分鐘大約在40次以上,有的新生兒也可能多達80次,這些都屬正常現象。這是由於新生兒肋間肌較為柔軟,鼻咽部及氣管狹小,肺泡順應性差,由於呼吸運動主要是靠橫隔肌肉的升降,所以新生兒以腹式呼吸為主,胸式呼吸較弱。又因為新生兒每次呼氣與吸氣量均小,不足以滿足身體的需求,所以呼吸頻率較快,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注意:若是早產兒或肺部發育較差的寶寶因缺氧而臉色發青時,可以刺激寶寶哭泣,促使肺泡張開,增加換氣量。


15、膚色變化頻繁


新生兒的血管伸縮功能和末梢迴圈尚未健全,因此膚色的變化非常頻繁。天冷時手腳會稍稍有點發紫,而哭泣時則會滿臉通紅,有時甚至會因為睡眠的姿勢關係,身體兩側或上下半身也會出現不同的膚色,這些都是屬於正常的現象。若新生兒出生後2~3天皮膚變黃,但過7~10天后就逐漸消退,則為生理性黃疸,父母不用太過擔心。


注意:若為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皮膚發黃,且迅速加重,則可能是病理性黃疸,需要送醫就診。


15種非疾病的新生兒異常狀況(四).以上提到的4種情況就是新生兒出生後可能會出現的狀況,希望家長朋友們不要盲目的著急,學會判斷是否屬於疾病,如果自己拿捏不准的可以到醫院請醫生給予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