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怎麼培養孩子的抗誘惑力

養生之道網導讀:

怎麼培養孩子的抗誘惑力?很多的孩子在面對外在的一些誘惑的時候都不能有效的抗拒,這樣的低弱的抵抗心理,就很容易導致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那麼生活當中家長怎麼培養孩子的抗誘惑力呢?

生活中的很多現象證明,孩子的一些不良心理動機的形成,都與他們所受的“誘惑”有關。孩子一旦不堪物質的誘惑,就可能伸手索要、設法謀取,最後還會走上犯罪的道路。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抗誘惑力呢?

首先要讓孩子懂得這樣一個道理:人的要求應受客觀條件的制約在豐富的物質世界面前,應考慮家庭經濟條件,遇到孩子津津樂道別人家孩子穿什麼、用什麼、玩什麼時,家長應坦誠地向孩子承認“我們買不起”,並讓其養成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教育孩子不搞盲目的攀比爭高。

其次要加強孩子心理素質方面的培養。一般說,抗誘惑力差的孩子,自主意識缺乏,自抗能力不足,大都具有“見異思遷,見好就愛”等不良心理傾向。對此,家長要説明孩子提高分辨能力,認識到貪欲的危害性,同時家長要設法控制孩子的佔有欲、佔有量,提高其克制能力,做到不為外物所動,並採用轉移法將孩子貪吃貪玩等方面轉移到積極有益的活動上來。實踐證明,“興奮點”越集中,情趣就越高雅,對外界的干擾和誘惑就越具抵抗力。孩子抗誘惑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長時間的工作。在平時,家長既要承認和滿足孩子的一些要求,又要控制某些不良欲望的無限膨脹,提高孩子對金錢物質的抗誘惑力,讓孩子們健康成長。

培養孩子的“移性”能力

心理學家指出,移性能力強的孩子在未來的事業中更有所造詣,在社交方面更能應付自如。人的容貌、智力在很大程度上靠遺傳,而移性能力卻要靠培養。

4~5歲的孩子,開始會把自己的心情與別人的心情聯繫起來。比如,一個孩子喊肚子痛,另一個小孩子去安慰他,這就是移性行為。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孩子的移性能力強弱可以預測幾年後他們在學校的表現如何:移性能力強的孩子通常善於緩解矛盾,因此容易被孩子們推舉為班長之類的小幹部。同時,這樣的孩子更文明、更豁達。

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幼兒喜歡觀察活的、動的物體,不喜歡觀察靜的物體。如孩子喜歡看小雞吃米、小貓玩球、小狗打架、小金魚游泳……而對於靜態的圖畫不喜歡去觀察;喜歡觀察顏色鮮豔的東西,如孔雀開屏、花園裡的鮮花等,不喜歡看顏色單調的水墨畫;喜歡看大而清晰的物體圖像,不喜歡看小而模糊的東西。

位置明顯的物體容易被他們觀察。如牆上掛的、桌上擺的、床上放的、身上穿的……位置不明顯的,容易被忽略。物體的開頭也容易被觀察,其他特徵容易被忽略。例如,一堆物品中,孩子容易將形狀相同的物品歸為一類。差別大的物體也會容易被觀察出來,差別小的物體,常常觀察不到。

敏銳的觀察力,是想像力、創造力的源泉,對於孩子今後的智力發展十分重要,家長們可要抓緊喔!

我們推薦的培養觀察能力的最佳方法是:孩子看見什麼,聽見什麼,觸摸什麼就應告訴他什麼,用簡短、清晰的語言說出事物的名稱。例如:認各種玩具、餐具、傢俱、小動物等,從孩子感覺事物開始,使他認識的東西越多越好。

只要能引起孩子的注意,衣食住行、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日月星辰、磚瓦沙石,甚至生老病死都應當教,使他們認識的事物越來越多,表像越來越豐富,好奇心和求知欲越來越強。

在培養孩子觀察力時,父母應注意多提問題,有意識引導孩子去觀察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方面,使孩子的觀察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精細動作能力玩耍中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一兩歲的小孩就會試著自己穿衣服、擺弄玩具,而不少家長會熱心幫助他們完成動作。對此,兒童心理學專家建議,不妨讓孩子們自己完成他們想做的事情。

法國兒童心理學專家指出,給孩子充分的時間,讓他們自己玩耍,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

仔細觀察小孩子玩耍的過程就會發現,即使是一歲多的孩子也有連貫的思維和邏輯,他們的邏輯中包含相對複雜的思考、想像甚至研究,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因此家長應該從小就給孩子提供自己動手的空間和時間。

遺憾的是,父母往往會想當然地替孩子“做主”。比如,當孩子長時間對著自己的手或者某個東西“愣神”時,家長就認為孩子應該轉換關注物件,做些別的事情,實際上孩子往往需要時間來發現和探索周圍的事物。

家長過多的“指導”會讓孩子逐漸喪失自主判斷能力,對別人產生很強的依賴性。她建議,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就應該讓他在安全的環境中自己玩耍。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可以給他一個柔軟的墊子;稍大一點時,可以給他一個2平方米大小的封閉空間,鋪上毯子讓孩子爬行。另外,在孩子自己玩耍時,不必給他太多玩具,四五件就足夠了,但要注意時常更換玩具,以免孩子感到厭煩。